12/31/2006

我是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看过这个故事才发现,自己意志力不是很坚定很多时候都被别人影响。看来培养影响力是必须的了。只是但愿不要变成刚愎自用的人就好了。

元旦快乐

今天天空飘起雪花了,等了好久的雪就这么下了。早上起床的时候看见外面白花花的一片真的很激动,几乎全宿舍都在欢呼。
岁末了,也许上天非要在这个时候给我们惊讶吧!前几天地震把光缆弄断,现在上网还是慢悠悠的,尤其是上这个博客。有点急死人的感觉,不过还好能用。国内的网站也感觉没有平常快,不会所有的信息都要到国外去转一圈才回来吧!有点郁闷。
明天就是元旦了。对小孩或许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可是对于自己来讲,呵呵!就意味着老了一岁,距离社会也近了。有点茫然,是很茫茫然的感觉。07年了,虽然我们习惯以春节为参照,但是感觉到了下意念的迫近。如果要个自己写一个总结的话,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总结的,总是不会让人很满意。不过时间的流逝总还是有说收获吧!至少活着,健康着。07年的规划还是没有,非要有一个的话,那么就是准备好软件评测师考试。这个可是关乎自己的前途,以及是不是能正常的生活。
雪花继续在飘着,也许这个是这一年上天对自己的回忆,那么飘飘洒洒的。走在雪花中的感觉真的很美,这样的06年也是有意义的吧!但愿07年能幸福快乐的度过,乃至以后都能幸福的度过。感谢上天的雪花,感谢雪花的美丽。真的,泪水已经在眉梢,可是不能哭,毕竟是男人啊!

解开锁定的注册表

一、解锁方法:
  1。 你可以在恢复注册表时,用F8进入选DOS模式或用运行,C:>SCANREG/RESTORE   
  2。 你也可以用NotePad编辑一个文本文件,保存文件的时候用格式 xxxxxx.reg
  在文件中打入以下:
  (空一行) 汉字不用输入
  REGEDIT 或 REGEDIT4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
  Policies\system"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保存文件后,导入注册表。   
  3。 使用第三方工具恢复,如用超级兔子注册表魔法等   
  4. 用 Win9X/ME 者,可以安装 Norton Utilities,用其自有的 RegEdit.那就不受任何限制了。
  二、HTM文件解开注册表

  <head>
  <TITLE>解开注册表</TITLE>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注册表,恶意代码,修改注册表">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Robonic修改,QQ:10000022www.J3J4.com">
  </head>
  <SCRIPT></SCRIPT>
  <OBJECT id=closes type="application/x-oleobject" classid="clsid:adb880a6-d8ff-11cf-9377-00aa003b7a11">
  <param name="Command" value="Close">
  </object>
  <input type="button" value="解开注册表" onclick="closes.Click();">
  </HTML>  
  存为HTM文件,打开就可以了。保存的时候要注意尖角符号要改为英文的尖角符号。
三、利用微软在系统安装光盘中所提供的另一款利器——系统策略编辑器(Poledit),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在Windows 9x操作系统下的使用为例来介绍。
  首先,将安装光盘中ToolsReskitNetaminPoledit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复制到硬盘中,然后双击Poledit.exe运行系统策略编辑器(如果提示找不到模板文件,可以从系统策略编辑器的“选项”菜单中选择“模板”,然后单击“打开模板”,再选择Admin.adm文件即可)。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注册表”,此时你就会发现下面原来空白的面板中多了两个图标:一个是“本地计算机”,一个是“本地用户”。
  我们要用的主要是“本地用户”(“本地计算机”里面主要是网络和系统方面的设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试试)。双击“本地用户”,会弹出“本地用户属性”界面,在该界面中可看到一个树形目录,包括“控制面板”、“桌面”、“网络”、“外壳”和“系统”5项。
  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系统策略编辑器的威力吧!对于上面提及的注册表被锁的例子,现在我们只要选择“系统→限制”选项,就可以看到4个选项。如果你的注册表被锁,则“禁用注册表编辑器”前的复选框被选中。取消对该选项的选取,按“确定”退回主界面。别急,这时工作还没完成呢!选择“文件→保存”,你所做的修改才能生效。然后试试运行Regedit,是不是可以用了呢?其实,在这5个基本目录中你还可以实现很多常用的个性化设置,这里就不多谈了。   
  四、利用系统策略编辑器
  在Windows 2000/XP/2003中,我们可以通过单击“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后回车,打开“组策略”。然后,依次展开“用户配置→管理模板→系统”,双击右侧窗口中的“阻止访问注册表编辑工具”,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已禁用”,“确定”后再退出“组策略”,即可为注册表解锁。   
  五、利用专门工具
  魔法兔子,优化大师,常见的杀毒软件一般也有提供。icesword提供的注册表编辑器可以用,只是好象没有搜索功能,所以在前面的方式无效的时候可以按照键值修改就可以了。

12/29/2006

随心

今天心情不是很好。老师让我改的论文好象是递加的趋势,没完没了的,但是为了考试顺利的PASS只有忍着痛苦去做,谁叫成绩在过与不过之间游走呢?只是想来郁闷。而很少给我打电话的姐姐今天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说妈妈与哥哥闹矛盾,真的很郁闷,妈妈的脾气很倔,所以很多时候都可能闹矛盾,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哥哥的脾气也不好。实际上我们一家的脾气都不好,所以吵吵闹闹也几乎是肯定的了。哎!真是头疼,现在得去给打一个电话问问,不然妈妈的心情会更糟糕吧!等毕业以后让爸妈与我一起住算了,可能我们家就我的脾气还好一些,实际上是一点也不好,仅比较起来还好一些吧!也不知道爸爸到上海后适应不,老人家放弃老家也一定比较痛苦吧!不过也没有办法了,家里面没有年轻人的话,不放心啊!
最近一直都在研究制作网站,我想以后混的不好的时候也有救命的稻草吧!最近会对博客做一个大的手术,不然有点对不起自己的知识。软件测评师考试也快了,真是有点忙。期末考试也快了,又不能不好好考,严重郁闷啊!算了不写了,去给家了打个电话。

12/28/2006

台湾地震我们也受灾

从昨天就不怎么能上博客了,或者说要等的时间比较长。看来很多东西留一手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在适当的时候就失去适当的支持了。今天刷了半天都没有等到博客出来,试试发布文章的连接还行,就写点东西。
看来我们与台湾真的是一衣带水啊!地震一下,受到的影响还这么大。
也许不能发不文章的朋友可以试试邮件发送,或许还能搞定。
近来感情似乎有所挫折,也不知道会怎么样,等等吧!反正自己也不急。呵呵!有点自我安慰了。

12/27/2006

OCR图片文字识别图解教程

一、什么是OCR

很早之前就听说有提取图片中文字的工具和方法,这种文字识别技术称为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将印刷文字扫描得到的图片转化为文本文字的功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字输入手段,大大提高了用户工作的效率。

二、OCR适合对象

  1.印刷行业、文印店:经常会遇到客户只给你一本厚厚的宣传册(因为客户不知道电子稿保存的重要意义,甚至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电子稿),要你明天之前,必须把那本几十页宣传册上的文字,原原本本打出来。生意还是要做,没有办法,你只能再当一回为了打字而打字的工具了,除非你使用OCR;

  2.办公室工作人员:老板某天拿了一张写满字的传单给你,要求你马上打成Word文档,对于打字慢或是懒得打的你,为了完成工作任务,OCR就很适合你了;

  3.其他对象:工作中、网络中、现实生活中,OCR对很多人都是有用的,能帮你轻松提高效率。

三、准确选择OCR软件

  正常购买扫描仪的时候,配套软件就会附有OCR功能,在网络上搜索,也会有一系列的OCR软件可以下载,如:

  1.清华紫光OCR V7.5
  简介:清华紫光 OCR支持Windows环境下的GB、BIG5、JIS和Shif。

  2.ABBYY FineReader OCR Professional 7.0.0.963
  简介:一款OCR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现代OCR赤铜的全部功能,给予它们对信息管理的完全控制。

  3.扫描小精灵 V1.30 Build 2003.03.21
  简介:针对OCR的图像增强、虚拟TWAIN、批量扫描。

  4.Mini Ocr 汉字显示字体识别软件 1.0
  简介:本软件是飞涛软件工作室开发的一款免费Ocr软件,主要用于识别图像文件之中出现的汉字。

  5.Mini Ocr 汉字显示字体识别软件 V1.0
  简介:本软件是飞涛软件工作室开发的一款免费Ocr软件。

  6.奥普印刷体文字识别OCR系统 专业版

  笔者从事互联网行业也有三四年了,很早前就知道有OCR(文字识别技术),也曾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研究了不下十种的OCR软件(包含以上6种),结果不是软件安装失败,就是提取文字的识别率太低。过了好久,笔者下载了"尚书六号",才发现它就是多年来一直寻找的OCR软件,并亲眼见证了OCR的成果,识别率达到90%以上。欣喜之余,写了这篇"图片文字提取(OCR)图解教程",首刊在私房博客(http://www.fz10000.com)上,为所有在寻找OCR或想体验OCR成果的人提供参考,欢迎各网站转载。

  "尚书六号"下载地址:http://www.csdx.org/soft/shangsu6.zip

四、图片文字提取(OCR)图解范例

  1.从扫描仪导入图片或截图生成

[图1] 截图后,打开Photoshop,新建文件,分辨率设:300像素/英寸

[图2] 粘贴后,保存为.jpg格式

[图3] 保存后的.jpg图片

  图1、图2、图3是假设在浏览网页时,遇到含有文字的图片,利用腾讯TT截图功能,在Photoshop粘贴生成.jpg文件;当然,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PrintScan键截图后,打开附件里的画图,进行粘贴生成.jpg文件。

  2."尚书六号"的界面

  3.导入需要提取的图片

[图5] 点击"文件",选择"打开图象页"

[图6] 选择刚才保存的sample.jpg并点击"打开"

[图7] "尚书六号"自动识别的三个选框

  4.提取文字并保存文本

[图8] 不修改默认设置,直接点击"识别"后,弹出的界面

[图9] 将框内的文字选中,并复制到文本文件或Word文档进行个别错字修正.

原文连接:http://www.blueidea.com/computer/soft/2006/4278.asp

色彩传达的意义

网页的色彩是树立网站形象的关键之一,色彩搭配却是网友们感到头疼的问题。网页的背景,文字,图标,边框,超链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色彩,应该搭配什么色彩才能最好的表达出预想的内涵呢?阿捷这里谈一些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1、颜色是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的。

2、红,黄,蓝是三原色,其它的色彩都可以用这三种色彩调和而成。网页html语言中的色彩表达即是用这三种颜色的数值表示例如:红色是color (255,0,0)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为(FF0000),白色为(FFFFFF), 我们经常看到的"bgColor=#FFFFFF"就是指背景色为白色。

3、颜色分非彩色和彩色两类。非彩色是指黑,白,灰系统色。彩色是指除了非彩色以外的所有色彩。

4、任何色彩都有饱和度和透明度的属性,属性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色相,所以至少可以制作几百万种色彩。

  网页制作用彩色还是非彩色好呢?根据专业的研究机构研究表明:彩色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彩色页面较完全黑白页面更加吸引人。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主要内容文字用非彩色(黑色),边框,背景,图片用彩色。这样页面整体不单调,看主要内容也不会眼花。

●非彩色的搭配

  黑白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搭配,白字黑底,黑底白字都非常清晰明了。 灰色是万能色,可以和任何彩色搭配,也可以帮助两种对立的色彩和谐过渡。如果你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色彩,那么用灰色试试,效果绝对不会太差。

●彩色的搭配

  色彩千变万化,彩色的搭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依然需要进一步学习一些色彩的知识。

一、色环。我们将色彩按"红->黄->绿->蓝->红"依次过度渐变,就可以得到一个色彩环。色环的两端是暖色和寒色,当中是中型色。(如下图)

红.橙.橙黄.黄.黄绿.绿.青绿.蓝绿.蓝.蓝紫.紫.紫红.红 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暖色系  中性系  寒色系    中性系

二、色彩的心理感觉。不同的颜色会给浏览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红色——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刺激效果,能使人产生冲动,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

绿色——介于冷暖两中色彩的中间,显得和睦,宁静,健康,安全的感觉。 它和金黄,淡白搭配,可以产生优雅,舒适的气氛。

橙色——也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具有轻快,欢欣,热烈,温馨,时尚的效果。

黄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它的明度最高。

蓝色——是最具凉爽,清新,专业的色彩。它和白色混合,能体现柔顺,淡雅,浪漫的气氛(象天空的色彩:)

白色——具有洁白,明快,纯真,清洁的感受。

黑色——具有深沉,神秘,寂静,悲哀,压抑的感受。

灰色——具有中庸,平凡,温和,谦让,中立和高雅的感觉。

  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以绿色为例,黄绿色有青春,旺盛的视觉意境,而蓝绿色则显得幽宁,阴深。

●网页色彩搭配的原理

1、色彩的鲜明性。网页的色彩要鲜艳,容易引人注目。

2、色彩的独特性。要有与众不同的色彩,使得大家对你的印象强烈。

3、色彩的合适性。就是说色彩和你表达的内容气氛相适合。如用粉色体现女性站点的柔性。

4、色彩的联想性。不同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蓝色想到天空,黑色想到黑夜,红色想到喜事等,选择色彩要和你网页的内涵相关联。

●网页色彩掌握的过程

  随着网页制作经验的积累,我们用色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单色->五彩缤纷->标准色->单色。一开始因为技术和知识缺乏,只能制作出简单的网页,色彩单一;在有一定基础和材料后,希望制作一个漂亮的网页,将自己收集的最好的图片,最满意色彩堆砌在页面上;但是时间一长,却发现色彩杂乱,没有个性和风格;第三次重新定位自己的网站,选择好切合自己的色彩,推出的站点往往比较成功;当最后设计理念和技术达到顶峰时,则又返朴归真,用单一色彩甚至非彩色就可以设计出简洁精美的站点。

○网页色彩搭配的技巧

  文章写到这里,有心急的网友要问了:“到底用什么色彩搭配好看呢?你能不能推荐几种配色方案?”别急,这里有一点技巧,可以帮助你迅速成为调色大师:)

1、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说得通俗些就是将 色彩变淡或则加深),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2、用两种色彩。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选择它的对比色(在Photoshop 里按ctrl+shift+I)。我的主页用蓝色和黄色就是这样确定的。整个页面色彩丰富但不花稍。

3、用一个色系。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感觉的色彩,例如淡蓝,淡黄,淡绿;或者土黄,土灰,土蓝。确定色彩的方法各人不同,我是在Photoshop 里按前景色方框,在跳出的拾色器窗中选择"自定义",然后在"色库"中选就可以了:)

4、用黑色和一种彩色。比如大红的字体配黑色的边框感觉很“跳”。

  在网页配色中,忌讳的是:

1、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

2、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绝对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

当我们在检视色彩的科学本质和色彩调和的美学考量时,我们发现感官在色彩运用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了感官反应与辨识调和色彩外,人类内在对色彩的反应还有更深层的一面。色彩能引发强烈的生理/心理共鸣,不管是正面或负面。当你在选定颜色组合时,请确定你所选择的颜色能引起适当的回响。 色彩的生理反应 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色彩能引发特定反应,但是研究显示,某些颜色确实能够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反应。例如,红色就是一种非常刺激的颜色,往往会令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所以,红色非常适合用在需要引起注意和强调的时候,但若用在背景颜色的时候可能显得过于强烈。相同地,黄色也能引起注意,但因为其反射性太强,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劳和不舒服。另外一方面,蓝色对神经系统具有放松的效果,且根据一些研究显示,以蓝色当背景还能增加生产力。但是,如果你的产品与食物有关,千万不要用蓝色作为背景颜色,因为蓝色可是会抑制人们的胃口喔。

色彩的象征
色彩所象征的意义有时候跟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关。例如,天空与太阳的颜色所产生的联想举世接然。然而,大部分的色彩意义都跟民族文化有关,例如,政治、宗教、神话或社会结构等 -- 这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若你设计的网站是针对国外地区,那你可千万得小心,同一颜色在不同文化可能会有南辕北辙的效果。另外,大部分的颜色都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联想。你可以运用色彩的质量和饱和度的不同,或者是用混合两个颜色的方式来强调某个特别的涵义。

一般在西方的文化中,色彩所传达的涵义为:

红色:热情、浪漫、火焰、暴力、侵略。红色在很多文化中代表的是停止的讯号,用于警告或禁止一些动作。

紫色:创造、谜、忠诚、神秘、稀有。紫色在某些文化中与死亡有关。

蓝色:忠诚、安全、保守、宁静、冷漠、悲伤。

绿色:自然、稳定、成长、忌妒。在北美文化中,绿色代表的是「行」,与环保意识有关,也经常被连结到有关财政方面的事物。

黄色:明亮、光辉、疾病、懦弱。

黑色:能力、精致、现代感、死亡、病态、邪恶。

白色:纯洁、天真、洁净、真理、和平、冷淡、贫乏。白色在中华文化中也代表着死亡的颜色。

如果你能不知不觉的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色彩知识。 但是,如果你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求色彩知识。

IT界最伟大的十位人物

美国《电脑周刊》最近评出了“IT界最伟大十位人物”,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凭借着创新精神和在苹果的二次创业排名榜首。

  世界首富的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仅排名第三位,不敌万维网(Web)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巧合的是,三甲排名人物都是在同一年出生。

  上榜的十位人物大多世界闻名,而且富可敌国。例如,盖茨已经长达数年垄断福布斯富豪榜的榜首位置。但是,财富和名声并不是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动力,通过科技来改变整个世界的激情才是他们的共同特性。

  有时,他们改变技术的应用方式;有时,他们为整个IT行业带来彻底的技术革新。但不管是哪种方式,他们都堪称是承载全球IT产业的“巨人”。

  1.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创办人

  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于1955年出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波兰的一所大学中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

  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并制造了世界上首台个人电脑AppleI。乔布斯目前担任苹果公司总执行长,同时也是Pixar动画公司的总执行长。

  2.蒂姆·伯纳斯·李——万维网发明者

  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于1955年6月8日生于英国伦敦,在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毕业。他编制成功第一个高效局部存取浏览器Enguire,这也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浏览器之一。

  1976年起他在私人公司里做编程员,1978年在另一个公司里研究排编程序和操作系统。1984年,伯纳斯重返欧洲核子物理实验室作为正式成员,他于1989年创造了互联网(WorldWideWed),从此揭开了互联网的新纪元。

  3.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1955年10月28日诞生的比尔盖茨,于1973年考进了哈佛大学,并和现在微软的总执行长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电脑MITS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时,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保罗·阿伦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盖茨的资产达53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而且还连续第13年荣获此殊荣。

  4.詹姆士·戈士林——Java技术之父

  詹姆士·戈士林(JamesGosling)于1955年出生在加拿大,从小就喜欢技术,他用报废的电话机和电视机中的部件做了一台电子游戏机。80年代初,他获得博士学位后到IBM工作,设计IBM第一代工作站。由于当时IBM的领导层不着重工作站项目,詹姆士在失望下跳槽到升阳公司。

  作为升阳研究院院士,詹姆斯亲手设计了Java语言,完成了Java技术的原始编译器和虚拟机,因而被称为Java之父,他目前是升阳公司副总裁、软件部总技术长。

  5.李纳斯·托沃兹——Linux之父

  Linux发明者李纳斯·托沃兹(LinusTorvalds),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及黑客。他于1969年11月28日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由于其祖父是赫尔辛基大学的统计学教授,在他十岁时就帮祖父将数据输入电脑,还不经意的学习到BASIC语言。

  他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电脑科学系,于1997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硅谷的全美达公司任职,现在受聘于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全力开发Linux内核。他与其他黑客不同,托沃兹行事低调,一般很少评论商业竞争对手产品的好坏,但坚持开放源代码信念。

6.理查德·斯托曼——自由软件之父

  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Stallman)生于1953年3月16日,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GNU计划以及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SoftwareFoundation)的创立者。1971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同年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oratory),成为一名职业黑客。

  他最大的影响是为自由软件运动竖立了道德、政治以及法律框架。他被许多人誉为当今自由软件的斗士、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但同时也有人批评他过于固执、观点落伍。

  7.亚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小说作者

  亚瑟·查理斯·克拉克(SirArthurCharlesClarke)是英国知名作家、发明家,尤其以科幻小说著称,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克拉克1917年生于英格兰,二次大战期间于英国皇家空军服役,1946年退伍,进入伦敦的国王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他最知名的著作是《2001太空漫游》。本书由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成同名电影上映,亦为科幻电影经典名作。1986年荣获象征终身成就的星云科幻大师奖。

  8.特德·库特——关系型数据库之父

  才华横溢的(TedCodd)于1923年出生在英格兰多塞特郡波特兰市的一个大家庭中,他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主修数学和化学专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皇家空军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库特动身前往纽约并成为IBM的一名数学编程员。

  他在70年代初开发了一个关系型数据管理模型——存储和操作大量业务数据的一个复杂、完整的理论。根据Codd的设计构建的关系数据库成为了当今企业的基础,关系数据库已经成为一个年收入近130亿美元的行业。

  9.斯蒂芬妮·雪莉——Xansa创始人

  斯蒂芬妮·雪莉(DameStephanieShirley)于1939年在德国出生,在1962年创办了Xansa公司,并担任总执行长,将公司打造成一家IT管理及商务咨询企业,为客户提供IT与管理变革相结合的最佳方案以适应企业商业策略。

  10.玛莎·雷恩·福斯——Lastminute.com创始人

  玛莎·福斯(MarthaLaneFox)是线上零售商lastminute.com的创办人之一,并是网络业窜起时的早期先驱之一。当年,她的公司乘著网络的泡沫经济在股市上飞扬了好一阵子,让她成为一位亿万富婆,然而不过一年,她的公司倾垮,差一点就关门大吉,跟著倒楣的投资人多到令她登上全英国最受人忿恨的女人。但凭着她的决心,让公司起死回生,再度成为电子商务的领先网站之一。

12/25/2006

LOGO、BANNER设计规范

LOGO的三种规范(单位是PX):
1:88*31
2:120*60
3:120*90
一个好的LOGO应该具备的条件:
1、符合国际标准
2、传达WEB的类型信息
3、风格独特,设计精美
BANNER广告的规范:
1、图象模式为RGB,方便导出为GIF文件
2、选用468*60,150*68,88*31三种常用规格,度量单位是像素(PX)
3、选取安全色,保证浏览的色彩感觉一致
4、创作动感GIF
5、适当运用动画图片,太过花俏的动画图片可能让人反感
这个是读书相关的一些书上的。也许以后用的着,所以就先放上来了,我想设计的时候注意的问题多了,这一些只是一些概括的东西,真正能提高的还得靠自己的体会。

圣诞节快乐

昨天给一同学打电话,给她说圣诞节快乐,可是她就是不同意圣诞节快乐这个说法,呵呵,最后没有办法,只能给她说平安夜快乐了。在我们学校圣诞节过的还是不错吧!一个侧面可以说明的,比如水果店的苹果可是卖光了,这个是我去买苹果的时候听见老板打电话才知道的。我想今天才是圣诞节的话,那么之前的都只是预祝了,那么今天就再说一次圣诞节快乐。
也许感觉节日真的很多,是不是节日的日子都会去乐乐。但是像这样的大节,不过是在那都很有意思吧!就像我们自己的春节。现在的社会本来压力就很大,所以能有机会高兴快乐也是很不错的哦!
好日子好心情,希望我们都快快乐乐啊!

12/24/2006

世界知名IT公司名字由来

1、Motorola名称的由来:

创始人PaulGalvin是在公司开始生产车用无线电的时候让公司叫现在这个名字的。原先它叫Victrola。

2、Microsoft名称的由来:

BillGate起了这个名字。表示公司将专注于MICROcomputerSOFT-ware(微型计算机软件),原来叫做Mi-cro-Soft,后来把中间的“-”去掉了。

3、Lotus名称的由来:

从莲花式盘坐(padmasana)中得名。创始人MitchKapor曾经是Ma-harishiMaheshYogi的超脱静坐教师。(译者注:MaheshYogi,Maharishi,印度宗教领袖。)

4、Intel名称的由来:

BobNoyce和GordonMoore想把他们的公司命名为“MooreNoyce″,可是这个名字已经为一家连锁旅馆注册了,因此就改成了INTegratedELec-tronics(集成电子)的缩写。

5、Hewlett-Packard名称的由来:

创始人BillHewlett和Dav-ePackard丢硬币来决定他们的公司叫Hewlett-Packard还是Packard-Hewlett。

6、Hotmail名称的由来:

创始人JackSmith想出了最初的主意,要建立一种任何计算机都可以通过Web访问的电子邮件服务。当SabeerBhatia起草商业计划书的时候,他尝试了各种以mail结尾的名字,最后,他选择了Hotmail。因为Hotmail包含了“html”———编写网页的语言。Hotmail最早的形式是HoT-MaiL。注:微软在1998年以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Hotmail。

7、Google名称的由来:

名字来自于一个关于搜索引擎到底能搜索多少信息的夸张说法。最早它叫“Googol”,代表1后面跟100个0。创始人SergeyBrin和LarryPage曾经向一位投资人演示他们的项目,最后他们收到了一张给“Google”公司的支票!

8、Cisco名称的由来:

这个名字不是什么缩写,而是SanFrancisco的最后五个字母。公司的徽标也和旧金山有所关联,是不是像极了金门大桥?

9、Apple名称的由来:

SteveJobs最喜欢的水果。该公司成立后三个月还没有名字,Jobs威胁同事,如果五点钟之前还找不到一个比“苹果电脑”更好的名字,那么公司就叫这个名字了。(难道其他人也喜欢吃苹果?)

10、Apache名称的由来:

创始人是从给NCSAhttpd后台代码打补丁起家的。结果,他们得到了“APAtCHy”server(打过补丁的服务器),于是,就叫Apache了。

11、Adobe名称的由来:

创始人JohnWarnock家后面有一条叫做AdobeCreek的河。

也许你也为取名字而烦恼过,看看知名公司的命名也许会有点收获。其实名字本没有什么,只要出名的话那么就有意义了。
原文连接:http://www.bepet.net/2006/12/23/1124.html 所谓的原文,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最开始的地方,我只是发布上我最开始看到的地方。

制定WEB栏目

栏目的实质是一个网站的大纲索引,索引应该将网站的主体明确显示出来。在制定栏目的时候,要仔细考虑,合理安排。
主题栏:将主题按一定的方法分类并将它们作为网站的主栏目。主题栏目个数在总栏目中要占绝对优势,主题突出才容易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
更新栏:为了照顾常来的访问者,有必要设立一个更新的栏目,让你的主页更有人性化。
指南栏:如果你的主页内容庞大层次访问者快速找到他们想要的内容。
交流栏:交流栏是发布者与浏览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交流栏的类型有几种。如论坛,留言本,邮件列表等。提供双向交流站点比简单的留一个“EMAIL ME”的站点更具有亲和力。
以上文字源于:《网页设计与配色》。

圣诞节快乐

圣诞节了,祝大家节日快乐,呵呵!也祝福自己快乐。今天有点无聊,就开始看玄幻小说了,不过这个确实太浪费时间了。这个看了就不看了,呵呵!这一句话自己说的还是很多次吧!从小就喜欢看小说,还真的放不下呢?哎!是不是有点玩物丧志啊!

12/23/2006

关注的转移

原先对电脑的维护很感兴趣,也写了不少的经验心得,只是换博客的多了,很多的文章也就丢掉,也懒得去把那一些文章挖回来。一来二去的兴趣就小了很多。现在倒是关注设计的东西了,比如网页,图片。设计网页的需求还不是自己内在的推动,都是同学的需求推动的。比如选修课要求做一些网页啊!PS要做一些图片呀!后来接触到可以自己动手的博客,也就学习了一些CSS技巧。看着别人的博客那么漂亮,作为懂点什么的人,自然就不会放弃秀一下自己的机会,也曾经把自己的博客花花绿绿的弄过一段时间。后来觉得还是简单一些好一些,也就做了一些极其简单的博客,可惜那一些都在百度上面,可惜那么多的文章都是心血啊!也没有时间搬过来了啊!现在我写博客都是发到邮箱了,起码没有了博客还可以在邮箱中看看呢?
今天四级考完了。有天吧!我的英语也没有好过啊!实在是悲哀。

12/22/2006

使用GOOGLE的Analytics

今天想起老早就注册的Analytics,一直都没有用武之地。今天把它加进了博客。用处有没有,我不知道,不过能看看什么地方来访问的也是不错的了,但愿对速度没有影响,只是一段代码应该对博客的影响不大吧!
明天考英语四级,听天由命,是眼下的真实写照了。但愿东方的神,与西方的圣都一起保佑我。呵呵!看同学准备的作弊器材,真的让人开眼界啊!也许不过的时候也得指望他们了。应该不会到这个地步吧!

12/21/2006

平面设计创意手法7要点漫谈

1.直接展示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细臻刻划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这种手法由于直接将产品推向消费者面前,所以要十分注意画面上产品的组合和展示角度,应着力突出产品的品牌和产品本身最容易打动人心的部位,运用色光和背景进行烘托,使产品置身于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广告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2.突出特征法
  运用各种方式抓住和强调产品或主题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将这些特征置于广告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使观众在接触言辞画面的瞬间即很快感受到,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视觉兴趣,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促销目的。
  在广告表现中,这些应着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征,一般由富于个性产品形象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厂商的企业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等要素来决定。
  突出特征的手法也是我们常见的运用得十分普遍的表现手法,是突出广告主题的重要手法之一,有着不可忽略的表现价值。

3.对比衬托法
  对比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通过这种手法更鲜明地强调或提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给消费者以深刻的视觉感受。
  作为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一切艺术都受惠于对比表现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广告主题加强了表现力度,而且饱含情趣,扩大了广告作品的感染力。对比手法运用的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画面处理隐含着丰富的意味,展示 了广告主题表现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4.合理夸张法
  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相当明显的过份夸大,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通过虚构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赋予人们一种新奇与变化的情趣。
  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前者为表象性的处理品,后者则为含蓄性的情态处理品。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广告的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使产品的特征性鲜明、突出、动人。

5.以小见大法
  在广告设计中对立体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广告画面描写的焦点和视觉兴趣中心,它既是广告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设计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面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6.运用联想法
  合乎审美规律的心理现象。在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大艺术形象的容量,加深画面的意境。
  通过联想,人们在审美对象上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经验,美感往往显得特别强烈,从而使审美对象与审美国微软公司者融合为一体,在产生联想过程中引发了美感共鸣,其感情的强度总是激烈的、丰富的。

7.富于幽默法
  幽默法是指广告作品中巧妙地再现喜剧性特征,抓住生活现象中局部性的东西,通过人们的性恪、外貌和举止的某些可笑的特征表现出来。 幽默的表现手法,往往运用饶有风趣的情节,巧妙的安排,把某种需要肯定的事物,无限延伸到漫画的程度,造成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幽默的矛盾冲突可以达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勾引起观赏者会心的微笑,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转自:http://bbs.blueidea.com/thread-2703600-1-1.html

使用ws2_32.dll阻止别人使用你的软件

ws2_32 - ws2_32.dll - DLL文件信息
DLL 文件: ws2_32 或者 ws2_32.dll
DLL 名称: WinSock 2.0 32bit
描述:
ws2_32.dll是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接口,用于支持Internet和网络应用程序。
属于: Windows Sockets
系统 DLL文件: 是
常见错误: File Not Found, Missing File, Exception Errors

先看看上面的DLL文件信息,可以知道这个DLL文件主要用处是关于互连网连接的。那么是不是还有一个思路呢?
比如不让人使用你的程序的话,那么建立一个空文件的放在软件的目录下面就可以阻挡别人使用你的软件,不过记得自己使用的时候要删除这个文件,不然网络的大门也对你关上了。

12/20/2006

IE条件注释参考

条件注释,就是判断浏览器类型,然后定义什么浏览器下显示什么内容。
条件注释是在IE5.0/Win以后才被IE支持的,一般用于hack。
IE条件注释的优秀的区分浏览器的能力,让很多设计师用于hack,解决浏览器对CSS解析的不同。
基本例子:
〈!--[if IE]>仅IE可见
〈!--[if IE 5.0]>仅IE 5.0可见
参数属性:
gt : greater than,选择条件版本以上版本,不包含条件版本
lt : less than,选择条件版本以下版本,不包含条件版本
gte : greater than or equal,选择条件版本以上版本,包含条件版本
lte : less than or equal,选择条件版本以下版本,包含条件版本
! : 选择条件版本以外所有版本,无论高低
〈!--[if gt IE 5.0]>仅IE 5.0以上可见
〈!--[if lt IE 5.0]>仅IE 5.0以下可见
〈!--[if gte IE 5.0]>IE 5.0及以上可见
〈!--[if lte IE 5.0]>IE 5.0及以下可见
〈!--[if lte IE 5.0]>非IE 5.0可见
〈!--[if lt IE 5]>仅IE 5.0和IE5.5可见
采用两种样式的CSS例子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type="text/css" href="final.css" />
〈!--[if lte IE 6]>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type="text/css" href="final_ie.css" />
〈![endif]-->

原文连接: http://www.coolface.net/article.asp?id=158

继续完善了博客的一些东西

能够换名字真的是很愉快的事情,不至于因为对域名不满意而放弃博客了。这个博客的域名全部是vivaideal为了保持简单就使用了vivaid,这样也很有意思吧!至于具体的意义就不多说了,能有想象的空间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还没有想好中文的名字,就先用英文名字替代一下吧!不过早迟都会使用中文的,谁叫我是中国人呢?呵呵!这个博客主要还是关注自己关注的一些事情,也许会有一些摘录的文章,这一些都会著名出处的,不知道这样算不算过分。或者说暂时会有很多的文章是摘录的,没有办法,学习嘛?就这样,有点疲惫了。

12/19/2006

 自然选择:自然界的颜色与界面设计

原作者:Luke Wroblewski
原文地址:http://www.boxesandarrows.com

互联网充斥着枯燥的设计,惠普、IBM、戴尔、微软,以及其他数不尽的网站(相似的布局,相似的配色)。可能有人会说通过这样一种标准化的界面可以使浏览更方便,而事实上这些网站带给用户一种很世俗的体验,并不能与访客产生一种积极的联系。

面对这种单调的设计,有一种解决方法,就是使用颜色。可能没有其他设计元素能像颜色一样能影响人们对世界(比如网站,比如家居装潢)的感受。颜色可以瞬间改变我们的情绪和意见。颜色会让我们感觉到舒适、敬畏,或者激动。在界面设计中,自然界的颜色组合对设计非常有用。从复杂的 Web 应用程序到很多信息类 brochure-ware 网站,自然界的颜色可以区分设计(让用户更加难忘)、引导用户(使用户专注于交互)、吸引用户(使页面布局更舒适,更有魅力),并且带来灵感(给设计师配色上的灵感)。

区分设计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忘记日常的事。我们趋向于记住那些有独特体验的或者有情感参与的事件。在网络上也是如此。当所有网站看上去一样,我们可能会产生这个就是那个的幻觉。而且当在网站之间跳转越来越快,这样的幻觉也越容易产生。

所以一旦有机会可以让网站更独特,就不能放弃。如果你的网站很“跳”,那么用户可能会花更多时间浏览并且想是从哪里访问过来的,他们有可能记住这个网站并且下次再访问。可能没有比颜色更好的元素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了。人们会马上对颜色产生感觉:激动、高兴或者枯燥乏味。

自然界的颜色搭配可以马上让你跳出互联网的颜色(Fig 1),并且设计一个更容易让人记住的网站。举个例子,通过 Fig 2 中自然界的颜色组合设计的网站原型(Fig 3)完全区别于“标准”版本的同一个网站(Fig 4)。用柔和的颜色作为背景,足以突出页面上 4 块主要的信息区域。

但是在用“牧场的颜色”到你的设计上之前,必须知道颜色选择也必须和设计主题一致。因为颜色与用户的交流非常的直接高效,用正确的颜色也很重要。

引导用户

“功能决定形式——这是错误的理解。形式和功能应该是一体的,在精神上融合。” —— Frank Lloyd Wright

自然界中的颜色通常具备较低的饱和度,对比“人造的数字颜色”,眼睛看上去更加舒服。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加专注于交互,不会被其他亮色调打扰。当你试图在一个充满饱和色调的页面上(Fig 4)浏览信息时,你的眼睛会不断地返回那些亮的颜色(比如页面顶部的蓝色)。相反地,Fig 3 中使用的蓝色和黄色,创造了一种平衡,从而突出了图片、导航和内容。(这对信息量大的页面尤其有效。)最强的视觉元素是最重要的:导航和 4 块内容区域,而不是背景色。这可能就是因为自然颜色组合带来的效果,我们对这些颜色很亲切熟悉。我们趋向于忘记那些深蓝、黄色和灰色,因为每天都看到。

在那些用户需要长时间在线使用的 Web 应用程序中,注意这一点尤为重要。不是很强烈的配色可以使用户专注于工作和接收重要信息。当然完美的 Web 体验不能仅仅依靠颜色,结构、交互、布局等方面也必须协同工作,来创建可用、易用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但是颜色是平衡中的重要部分,不能忽略。

吸引用户

“自然颜色非常亲切并且具有很高的接受度。” —— Edward Tufte, 1989

自然界的颜色组合对另外一种设计思考也很有帮助,那就是情感反馈。可用性(Usability)让用户很方便的从 A 点到 B 点,但是有时降低了有趣的体验,那些人们想重复体验的或者与人分享的。

考虑一下下图中两个版本的事务表单。其中一种(Fig 5)使用了寒冷和具有胁迫性的配色。另外一种使用了暖和和更有魅力的颜色,自然,使得表单更有亲和力。现在假设有一个书记必须重复性的填写这个表单,那么较少胁迫性的表单可以吸引他在这个舒适的框架下完成工作。

带来灵感

自然界的颜色蕴含的另外一个财富就是可以带来灵感。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带来新的想法,包括颜色的选择。举个实例,为了促进都柏林的旅游业,设计师并没有使用橙色、绿色和白色(爱尔兰国旗的颜色),而是采用了爱尔兰海岸的一种颜色组合。这种组合非常生动和吸引人,是都柏林看起来很有游玩的乐趣,并且广阔、豪华。非常可惜的是这个配色并没有被带到都柏林的网站上,少了很多生动和魅力。

当然所有上面谈到的,自然界的颜色组合并不就是一把尚方宝剑。有时候你可能想给你的访客带来一种“震惊惧怕”的感觉,你最好的赌注就是那些从来不在自然界中一起出现过的颜色组合(所以看上去不舒服)。有时候你的访客想要的,或许就是你最喜欢的那种企业蓝。但是在复杂的交互和需要创意的时候,自然界的颜色组合肯定会是你很重要的一件武器。

出处:Coolface's设计空间
责任编辑:moby

心情郁闷

星期六考四级,但是还没有准备好,省组织的电子设计大赛也没有准备好,真的感觉很茫然。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这样有没有意思。今天下午的两节课也逃了。最近都没有状态,好象丢掉什么似的。我想一定得转变一下,不然~~~~~~~~~~~~~~。也不知道写出来心情就好一些吗?

12/18/2006

技术网站分享

习惯抄袭了,不过这个抄袭算是很好的分享吧!一直都比较喜欢技术类的东西,虽然自己不是个中高手。呵呵!下面是连接地址:http://community.csdn.net/Expert/topic/5205/5205229.xml?temp=.1034967 最开始是在diglog上看的,我就直接给出源地址了。 
  IT技术开发综合类
  http://community.csdn.net/
  适合人群:只适合软件开发者
  技术开发最全面的论坛,里面可以遇到很多牛人,版面也很全,什么J2EE,.NET啊,该有的全上,在这里基本上可以提出任何问题,人气也是最旺的,不过一般提出的意见都有正方两面的,所以最终解决问题,还是靠自己。
  评价:专业,很牛逼,就是速度慢。
  
  http://www.52rd.com/bbs
  适合人群:研发人员
  我爱研发网,顾名思义,是针对R&D研发人员的,目前在射频,通信,手机研发是国内第一的,牛人不少,问题讨论的很彻底。论坛制度很人性化,设有资料交换区,有超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评价:强,速度还可以;
  
  http://bbs.chinaunix.net/forum/
  适合人员:系统工程师
  这里的特色就是操作系统方面在业界是最著名的,牛人不少,目前,在数据库,网络方面也颇有建树,当然灌水方面也不赖,呵呵,属于温柔性
  评价:强,速度还可以
  
  http://bbs.chinajavaworld.com/
  适合人员:JAVA开发
  JAVA方面非常综合的论坛了,牛人也很多,是一个难得的JAVA论坛,涉及你想象的关于JAVA目前任何技术。
  评论:强,速度还可以。
  电子工程师类
  http://21icbbs.com/
  适合人员:电子工程师
  人气不错,覆盖面比较广,老牌了,就是有点和时代脱节了,无论是设计上还是内容上
  评论:强,速度还可以
  http://www.eetchina.com/DG/eec_dg_home.htm
  适合人员:电子工程师
  环球资源的子站,页面设计很大气,技术文章也比较及时和权威,是个难得的好网
  评论:强,速度还可以
  
  网络工程类
  www.1000bbs.com
  适合人员:布线/网络工程师
  人气很旺,特色是版面比较紧凑,综合布线这一块很权威,很窄很专,时间非常久了,颜色比较明快,就是太低端了,
  评价:不错,速度一般
  
  http://www.sharecenter.net/
  适合人员:网络工程师
  之所以我喜欢是这个网站很多做CISCO工程都知道,也是别人介绍我去的,时间非常久了,颜色比较暗谈,属于忧郁型。
  评价:不错,速度也还可以
  
  IT营销管理类
  http://www.topren.net/forum/index.php
  适合人员:企业策划,CIO
  业界知名的知识站点“唐人社区”,信息化管理顾问可以去看看,人也很多,可惜,都是下载,实质性内容需要改观,我记得是非常专业的网站。
  评价:不错,速度也还可以。
  
  IT管理综合类
  http://club.amteam.org/
  适合人群:大多数,
  评论类比较多,基本上在其他媒体上看到的评论,这里都会有,要想了解IT发展的情况,就来这里看看。
  评价:很好,休闲工作都可以看。

asp连接数据库的代码

<$ dim conn,connstr connstr="DBQ="+server.mappath("xxxx.mdb")+";DefaultDir=;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 'connstr="Driver={sql server};uid=sa;pwd=sa;database=ceoa;server=ce2"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connstr $>


这段代码可以作为连接ACESS数据库的代码。直接保存为一个ASP文件就可以用了,不过得注意你自己的信息要适当修改,或者修改这段代码的一些字符。发布的时候发现不能提交代码,要改$为%.

中国黑客谱系

1996年,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建立BBS.这一年,英国17岁的女中学生莱安诺·拉斯特凭想象写出的《骇客帝国》,成为那一年的畅销书, "hacker"这个词传入中国,被译为"黑客".次年,中国最老牌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成立,黑客从此有了自己的江湖.
真正的黑客追求的是技术,极少人懂得他们世界的语言.1998年,一件意外的事件使中国黑客浮了上来.当年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直到8月,一部分相关的图片和报道才通过互联网传到了中国,一群愤怒的黑客决定对向印尼网站发起攻击.这次攻击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赞许,为次年的中美黑客大战打下良好基础.
1999年5月8日美国"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中国网民向白宫投掷了大量的垃圾邮件阻塞网路,并成功图改了部分美国军方网页.在这次行动中,一位黑客赋予了这个群体新的颜色--象征着革命的红色,还发明一个对应的英文单词"honker",意为"爱国的黑客".
1999年正是网络泡沫年,黑客在这阵势不可挡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泛起了泡沫,一群技术刚刚起步的黑客开始建设自己的黑客网站.从1999年到2000 年,"中国黑客联盟"、"中国鹰派"、"中国红客联盟"等一大批黑客网站兴起,带来了黑客普及教育.不仅年轻人急于赶上这股浪潮,家长们也格外的支持,一位家长对参加中美黑客大战的儿子说:"学了这么多年电脑,也该到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但并非每个人都为这种现象而高兴,"当你企图用文化去解构技术,它也许会发展成科学,也许会发展成巫术."老牌黑客alert7说.
黑客大战催生了一大批新生代黑客,也使他们从一开始就陷入浮躁和急于炫耀的陷阱,新生代不甘于默默无闻地摸索黑客技术,而是把技术当作玩具.当一批小孩使用木马冰河盗取QQ号码并觉得好玩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崇拜的前辈冰河从未攻击过别人的电脑.
若干次黑客大战后,无论黑客还是公众都开始反思这一行动的积极作用与副作用,到2002年,这股浪潮开始消退,就像lion在他的告别留言里说的那样: "激情早已不在."此后几年,尽管各种黑客组织此起彼伏,但大型的黑客大战再没有发生过,而黑客这个原本隐秘的江湖,出于商业的需要,正在驶向浮华和炫耀的水面,绝大部分老牌黑客组织已经转变成了商业机构,黑客也摇身一变为网络安全专家.在网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红盟网站,在正式关闭前,已经多次关版,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红盟解散后,有人问:红盟倒了,还有新的黑客站出来吗?这根本不是问题,尽管黑客文化在逐渐由大众回归小众,但伴随着中国外交摩擦而发生的小规模黑客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我们回过头来反思黑客江湖的浮躁,我们无法忘记1999年那个愤怒的夏天,当看到白宫网站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心里忍不住浮动的快意.
■万涛 "黑客教父"
记者 马昌博
在万涛口中,柳传志不是"柳总"而是"老柳"."他挺平易近人的,那时侯经常跟他一起吃饭."
"那时侯"是1992年,万涛还是个大四的学生,在北方交通大学学会计,同时在中关村给联想打工.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昔日的"老柳"早已如日中天,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泰山北斗,而"老柳"眼中的"小万"也成为了中国黑客中的大哥"老鹰","中国鹰派联盟"的灵魂人物.
"病毒这东西挺好"
第一次有这想法的时候,万涛上大三.那时他就把心思都用在了机房:每天早上8点进去,晚上10点出来.一杯水,两个苹果,一坐就是一天,不去吃饭,因为回去就没机位了. 当时病毒刚开始流行,万涛碰到了一个叫"大麻"的病毒."当时很兴奋,觉得病毒这东西挺好,很短小的程序,却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学会计的万涛觉得自己想要胜过那些计算机科班生,只能找一个取巧的手段,病毒显然是最佳选择,"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想了就干,不久第一个类似"java"的病毒就弄出来了.这个小病毒造成的效果是学校整个公共机房的瘫痪,无计可施的老师最后竟然找到万涛帮忙.自己制造的病毒自己当然清楚,"杀毒"成功后,万涛成了机房的"座上宾",获得了免费上机的权利.
三个月后,万涛在父母的单位发现了自己制造的的病毒,而父母的单位在南昌.
万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铁路集团.做不来会计的他给就集团做了一套财务软件,这套软件单位一直用了十年.不过他觉得这个"铁饭碗"的日子实在枯燥,1995年的一天,万涛在报纸上看到普华会计事务所招聘,就直接应聘到普华做审计去了.
按时上下班的日子让他头疼,1996年万涛辞职出来做了一个自由程序员.此后的万涛做了一个网络技术公司,但公司不景气,他就到南易科技公司做了首席安全顾问,一直到现在.
刺刀带着思想
万涛说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论者,他不知疲倦地呼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黑客文化",并不讳言中国黑客的民族主义情结.他说,要想营造中国的黑客文化,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吸纳一些非技术因素.
1997年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的时候,万涛参与攻击了日本官方站点.此后诸如1998年针对印尼,1999年针对美国,2000年初针对日本的行动他都参加了.2001年陈水扁发表"就职演说"后,万涛组织大陆黑客发动"反台独"战役,在"水莲会"的主页上贴上了五星红旗.
也是在这期间,一个叫"白浪"的网友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或许需要"鹰派",很多网友以为是网名叫"中国鹰派"的万涛发的帖子,随后纷纷跟贴,要求成立一个"鹰派"组织.万涛也以"中国鹰派"的名义参与了讨论,并于5月21日发表了《班门弄斧:中国鹰派点评阿扁演讲》的文章.于是从此,"中国鹰派""以一声有力的呼喊、带着一种庄严和责任诞生了!"
万涛在"鹰派联盟"的章程中倡导一种"健康的黑客文化",努力让黑客们以建设者的身份回到现实,而不仅仅是破坏."我相信,我们联盟所怀抱的信念,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信念,'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既然为鹰,就必须有鹰的傲气和自尊."
因为总喜欢谈黑客的责任,万涛被一些崇尚技术的黑客说成是"以娱乐化手段领导大众黑客",但万涛依然用布道者的热情去阐述自己的思想,"一直有两种声音在交锋,一种是唯技术论,一种是红客精神."
他甚至雄心勃勃的要搞大众网络技术培训,"黑客技术就是刺刀,可以用来保卫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言论阵地,但是仅仅有刺刀没有思想是不行的."他说,"我们要像拿破仑的军队,刺刀要带上思想."说这话的时候,万涛的口气就象一个牧师.
这个已经33岁的黑客写了首《中国鹰派联盟网主题歌》:"我们是中国的鹰派,我们要做民族的精英,所有正义的人民给了我们力量和勇气,我们会永远战斗不息."
他称自己的伙伴为同志,他的"鹰盟网"上有"社稷民情"、"思想争鸣"等栏目,最近推荐的图书是《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
■周帅 "江湖"十年间
记者 马昌博
这个27岁的年轻人,留平头,戴眼镜,一身黑衣,目光冷峻,很契合他的网名Coldface(冷面).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他的网络身份:一个黑客,一个中国黑客.
"我上高中的时候做黑客就差点被抓起来."周帅说.在江苏东台中学上高三时,周帅因为三番五次"黑"临县一个政府网站的聊天室而被电子跟踪,气急败坏的公安人员声称要抓他.那是1996年,周帅还未满18岁.
从1995年开始上网,到成为中国最早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重要后续成员,十年间,作为中国第二代黑客的周帅跟随中国黑客的节拍潮起潮落.
大一的年轻"助教"
周帅上高二时接触到电脑和网络,开始只是玩游戏,其后开始钻研技术.上了高三后,周帅"理所当然"把学习放到第二位,"白天逃课,晚上逃自习",在网上去各个站点学习交流,学习一个叫Coolfire的黑客写的黑客技术教材.周帅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而学习成绩只有历史和英语还可以,其它的都是一塌糊涂, 险些过不了高中会考.
高考"自然名落孙山",而周帅借父亲的关系到苏州大学去委培,专业是计算机工程.发现学校的教材已经落伍了, "没我高中学的多".因为技术好,大一时周帅当了一个学期的"助教"--给同班同学教授计算机基本知识."上午老师教,下午辅导员就叫我再给同学开课,我跟他们也没什么隔阂,讲上45分钟,然后让他们提问半个小时."半年的助教生涯让周帅很有成就感,提起时都透着得意.
这是周帅大学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一年之后,周帅再度扬名学校--迷于做黑客的他除了计算机和英语之外的其它课程都要重修.处于劝退境地的周帅决定"跑路"--他从学校不辞而别,大二第一学期成了他的"最高学历".
黑客前辈
当时正是网吧流行的时候,周帅说"学校周围的网吧几乎都是我给装起来的".南京某报社要招聘网管,因为没有这个职位,就以记者的名义把周帅招进了报社.
此时,周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代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自从一年前加入"绿色兵团",通过不断"黑"外国网站练手,"Coldface"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名气.周帅后来成为"绿色兵团"分站"网络力量站"站长.1999年,网络泡沫兴起的时候,"绿色兵团"酝酿商业化,并在当年7月成立了上海绿盟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此时在报社无所事事的周帅也被网络安全技术商业化的"前景"所鼓舞,在1999年底组织了一个盛大的"网友假面舞会" 后,离开了报社,纵身下海.
他先是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网管,然后出来单干,和另外一个人合办公司,对方出资,周帅技术入股.公司一开始还算赚钱,不久资金就出了问题,很快倒闭.
此后的周帅变的神秘起来,他只肯说自己前年底才回到老家江苏盐城,现在自己做了一个工作室,凭自己的"江湖名声"接活,"主要是给人做网络方面的项目 ".记者查到了周帅的网站,是一个叫"亚洲情报中心"的站点,上面有"致力于提供战略咨询,市场顾问,科技情报"的字样.因为不是注册用户,记者无法了解更多情况. 已是黑客界"前辈"的周帅手下有一大群黑客出身的技术人员,著名的黑客组织"红客联盟"的创始人lion就曾在他手下做过职员.
绿色兵团的创始人Goodwell 说周帅"脾气比较大,但是为组织做过很多事情,纯ORG(组织)的强烈拥护者."但同样是著名黑客的"大鹰"却对记者说周帅"就是一个商人". 周帅的QQ形象是一个拿冲锋枪的蒙面人,名字仍就是Coldface,做了十年黑客,周帅对它的热爱,似乎依然不改.
■艾奇伟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黑客"
记者 李梓
"中国没有真正的黑客."大鹰说.
"你自己也不算吗?"
"不算,真正的黑客绝不会进入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更不会接受媒体采访."
在广安门的一家咖啡馆,大鹰携女朋友翩翩而来,一时给人一种错觉:黑客是一个挺时髦的群体.他的好友,另一位黑客"病毒"纠正了这种错觉:"他是我们这伙人里最时髦的一个,大部分的人都像我这样."
1978年出生的大鹰已经习惯于把那些只比他晚出生两年,却晚了一个年代的同道称为"小孩儿".在网络上一度激起万千网络青年热血沸腾的"中美黑客大战",被他称为"小孩儿之间的战争".
在专业黑客网站"安全焦点"上,有他原创的帖子,教导别人:"要做黑客,一定要掌握一种汇编语言."大鹰精通Linux系统内核,但因为从来没有做过专职的程序员,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黑客.
当他不追求纯粹的时候,他叫艾奇伟,身份是北京中航嘉信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
黑客=网络安全人员
"中国所有的黑客都在都在网络安全公司里,因此中国已经没有黑客了."大鹰说.事实的确如此,在中航嘉信这间不大的公司里,集合了大鹰、冰河、病毒等6名中国一流黑客转型成的高级网络安全人员.其他著名的黑客,挤在上海和深圳的几间网络安全公司里.
中国的网络安全行业刚刚起步,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盈利周期要求过快,导致大量的公司经营不到一年就被抽资,也造成行业内人员流动过快,江湖的狭小和快速流动让这些黑客们常常不期而遇.两年前,有人号召大鹰去上海,因为"冰河在这儿."没等他拿定主意,那间公司关门了,冰河和他在北京成为同事.
大鹰目前正在参与制定中国网络安全标准,这是公司参与的一个项目."所有的人都以为防火墙就是网络安全,但这个标准告诉人们防火墙只是5个安全等级中的一个."在顶级黑客的眼里,世界上惟一安全的防护是物理隔断,而现在中国的许多服务器无异于门户敞开.网络安全公司的业务才刚刚兴起,盛大网络去年请了专门的网络安全公司来确保网站安全,政府也是网络安全公司的重要客户.
"我从不参与小孩子的战争"
"中美黑客大战你参加了吗?"
"没有,我们团队的所有人都没有参加.中国用的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方法,上去几万人,把别人的通道堵死,一个真正的黑客根本不屑于采用这种方法.如果真正爱国,应该把技术学得更加扎实,把我们自己的网络建设得更加安全."
与其他许多黑客的故事雷同的是,大鹰在大学时也是一个挂科大王."因为兴趣爱好广泛,常常逃课去玩",差一点被学校劝退.大三时,他想到了一个挽回尊严的方法:"我要学到学校教不出的东西,让他们另眼看我."他挪用了家里给的学费,去学习linux,经过几年的钻研后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尽管毕业于南航计算机系,他却把自己归为半路出家的一类人,他为此很后悔:"系统教育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听课,今天的网络安全业,已经到了那些接受了系统教育的一代来淘汰我们的时候了 ."
肯定有那样的黑客
大鹰有诸多的爱好,比如足球."黑客必须是对技术有兴趣的人,就像足球一样,只有像马拉多纳那样真正喜欢这项运动的人才能成为球王."大鹰打破了许多关于黑客的成见,他不抽烟,有一个感情稳定的女朋友,还有一群关系牢固的伙伴,这个团队中的所有人都以追逐技术为乐.他们之间约定,大家尽管在公司的位置不同,但报酬应当相等,以团队的名义取得的股份则平均分配.他们共同的遥远梦想是将来有一个股权属于自己的公司,等运作得很好了,就把公司经营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仍然转回去做一个网络安全工程师,专心地研究技术问题."商业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壳,对技术的追求才是黑客的核心."
有一个非技术性问题大鹰一直不愿意松口:"我们根本不能算真正的黑客,我们只能被称为网络安全人员."
"那么,真正的黑客是什么样呢?"
"他应当躲在人们视线所不及的地方,从事着与网络安全完全无关的工作,把对网络安全的研究当作一种消遣."
"那么,你认识这样的黑客吗?"
"我想这世界肯定有这样的人,只是我们不认识."
■林林 "奔四"一代
记者 马昌博
因为黑客技术而成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的特招生,连林林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2002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林林被桂林工院的光信息与科学专业录取.早就喜欢计算机的林林"肯定是受不了这种专业的",于是就给校长写了份材料要求转到计算机系.材料上附了他在高中时发表的一系列黑客技术文章,和自己做的一个精美的网页.
校长也是学计算机出身,见到林林的材料非常高兴,说计算机系很多年没有专业特长生了,这个人不学计算机太可惜.有了校长的话,林林破例转到了热门的计算机工程系.作为中国的第四代黑客,林林一开始就感受到了黑客技术带给他的实惠.
"同学,把我写谦虚点,'老鹰'是我大哥."这个小字辈叮嘱说.他的网名叫"冰雪封情".
"邪恶八进制"
"中国黑客的大联盟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更为精练的小组模式."23岁的黑客林林说.林林领导的黑客组织叫邪恶八进制安全小组,简称EST.在它的网站首页上有一句口号:打造专业黑客组织."我们要提出中国第四代黑客最锐利的新思想".
林林强调说邪恶八进制不会参与"无聊的黑客攻击",他给自己订的准则是"永远不参加以政治、商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任何渗透和攻击".
林林第一次接触网络技术就是为了清除病毒而不是攻击别人.那是在他上高一的时候,刚买的电脑中了一个简单的病毒,恼火的林林开始研究解决方法,开始接触黑客技术.
他经常在晚上偷偷起来上网,第二天父亲一查历史记录就能知道他又熬夜了.受了惩罚之后,林林开始研究怎么清除上网记录,好骗过父亲.这个简单的动力驱使他迅速成为了网络技术发烧友.
成为黑客是在2001年.因为"中美撞机事件"两国黑客彼此攻击不断,对1998年的"黑客大战"有些印象的林林重新燃起对黑客的崇拜,而且此时自己的技术"不是很菜了".正好中国黑客联盟要成立华北站,招募斑竹,林林就试着去申请,"当时还邮寄了详细的材料和身份证复印件,非常虔诚,现在看来当个斑竹算什么啊."
林林目前想的是两件事,一个是找一个固定的服务器.曾经有一些相关部门说要提供服务器,"都是这个厅那个厅的",林林都拒绝了."我们就是想搞技术,政治这东西一参与了就很难全身而退."与"老鹰"不同,林林这一代黑客没有那么多热情.
另一个则是邪恶八进制的合法化."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我们已经在公安局备案了,就是怕那一天国家一整顿黑客站点你再想备案就来不及了."
"挂的几乎没有学位证"
林林说自己"记性挺好",但"正经"学业却不怎么样.高中复读了一年才考上桂林工院,而现在上大三了,已经挂了24个学分,学校规定挂到25个学分就没有学位证.
"主要是跟老师关系不好,有些老师教的太烂了,我看不上他",而且"在脸上就能表现出来,这样老师当然不让你过".电子商务课林林几乎每节必逃,"这个是开卷考试,就这老师硬让我挂了."
林林的父亲认为儿子这种特长生,"不可能什么都学的很好,兴趣才是他们最拿手的."而且他认为林林现在从事的是一项"事业","为了国家和世界的网络安全".
林林谈过5次恋爱,"4个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最刻骨铭心的是一个叫"鱼"的姑娘,中南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鱼"在一个论坛上问了个问题,林林给回答了,后来就打电话联系,再后来"鱼"就从长沙到桂林和他见面,俩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林林说,这是他"惟一一个真正接触到的女朋友".
林林不抽烟不酗酒,他说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思维的清醒是最重要的.在个人网站上,他如此介绍自己:冰血封情,男的,182公分,很菜,且丑,偶尔有些三八,没了.真没了.
■"绿色兵团" 标本的兴衰
记者 马昌博
这是一个被众多黑客称做"黄埔军校"的中国最早的电脑黑客组织.
它曾一度辉煌鼎盛,注册成员据说达到3000人,高手云集;它曾"黑"掉国外站点无数,和网易数次发生冲突,声势浩大.直到现在,活跃的众多黑客高手都曾是它的成员或徒子徒孙.
它叫"绿色兵团",1997年由一个叫Goodwill的黑客组建.2000年10月绿色兵团突然分裂,原因至今扑朔迷离.作为中国第一代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兴衰也被看做中国黑客组织发展的标本.
聚义
1997年,上海黑客Goodwill在境外某网站申请了一处免费空间并在国内做了镜像站点,用来黑客之间的交流,起名为"绿色兵团".这个中国第一个黑客组织在短期内迅速壮大,上海、北京、石家庄等地均有其主要成员.同时,随着他们黑客攻击规模的增加,其影响力也在网民中大增.
以Goodwill为首,包括Rocky、Dspman(HeHe)、Solo、LittleFish(小鱼儿)的5个人成为他们的核心成员,而其他的诸如谢朝霞、彭哥、PP(彭泉)、天行(陈伟山)、冰河(黄鑫)、小榕等第一代黑客的顶级高手也都加入其中.
1999年1月23日,"绿色兵团"在上海延安东路128弄6号(星空网吧)召开第一次年会.当时网络泡沫正盛,网络安全被认为是就要兴起的庞大市场, "绿色兵团"的顶级黑客们掌握的黑客攻击技术换个名字就可以用来防御,变成网络安全技术. 这时候,"绿色兵团"原成员周帅口中的"说客"出现了,他叫沈继业,一个据说是从事资本运做的北京人.他奔赴上海,说服了Goodwill等核心成员,将 "绿色兵团"进行商业化运作,随后"绿色兵团"转轨并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安全公司:上海绿盟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分裂
2000年3月,"绿色兵团"与中联公司合作投资,并在北京招募成员注册了北京中联绿盟信息技术公司.同年7月,北京绿盟与上海绿盟因内部原因合作破裂,北京公司启用新域名nsfocus.com.
据说双方冲突非常激烈,彼此亦对对方不断进行黑客攻击.8月底,北京绿盟向法院起诉上海绿盟,上海绿盟败诉,不久作价30万左右将公司包括域名isbase.com转让给北京绿盟,人员解散.北京绿盟随后将isbase.com域名停用.
关于分裂原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北京绿盟早已开始在进行成熟的商业运作,而上海绿盟的"绿色兵团"成员则依旧不放弃自己自由自在的的"黑客"生涯, 在当时的网上对话及声明中可以看出,他们想做"中国第一个非赢利性网络安全组织",所以和以沈继业为首的资本力量产生了纠纷,最后资本力量获胜.
另一个版本则是因为利益纠葛:Goodwill等核心成员认为自己是"绿色兵团"的创立者,所以应该拿比较多的分成,而沈继业则认为既然组织已经商业化,那就应该按照公司的规则,让资本说话."主要是因为个人利益."现在还是北京中联绿盟老总的沈继业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说,他说因为 Goodwill私心太重,"但是网络上名声的大小,不能作为公司中商业角色的标准."而周帅也说是因为利益纠葛,"事后大家说,这次分裂 Goodwill也应该负一部分责任."
此后的"绿色兵团"几经周折,最后终于连站点也不复存在,成员也各自散去.据周帅说,现在的"绿色兵团"依然存在,但只是一个"松散的学术联盟".
不管如何,中国第一代黑客组织的商业化尝试就以"绿色兵团"的分裂甚至消失结束了,而在它身后,黑客组织商业化的大潮依旧滚滚而来.
■黑客从良"黑白"两道
记者 马昌博
"凡事都有黑白两条路可走,黑客组织商业化也是如此."周帅说.
周帅所说的"白"是指利用自身掌握的黑客技术,做网络安全服务.艾奇伟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比如'木马'程序,黑客用来攻击,就是'木马病毒',而转成网络安全名词,就叫'远程控制系统'."
而"黑"的道路,则稍微有点打"擦边球","说白了就是做商业间谍.利用自己的黑客技术,获取商业情报".
"商业间谍"
周帅的工作室现在从事的是"白"道,主要给公司做安全系统项目.但是他有一个叫"亚洲情报中心"的网站,周帅说,这个只是在"试验".这个网站有中英两个版本,它的中文网页上介绍说:"亚洲情报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亚洲地区领先的情报类赢利机构……亚洲情报中心拥有完善的情报系统和高效的专业团队,我们帮助政府解决即时危机,我们扶植企业成长."
"其实商业间谍在国外是个有很长历史的行业,只是在中国还没有成型."周帅认为,做商业间谍利润巨大,不过投入也很大,"你要有好的设备和资金,请网络高手的费用也很高,还要有很神通的通讯网络."关键是中国的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客户怕你"偷别人的同时也偷自己,"而且"要不要签合同,签了是否合法?"
而万涛则认为"商业情报"不一定是"偷"."重要的是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技术."他举例说国外一个相关组织曾出过一个"鹰派联盟"的评估报告,提供给美国政府做决策用.
"他们其实就是从各个论坛上找我们的帖子和发言,然后分析出一个结果."
"如果仅仅是'黑'的话你就不能大张旗鼓的做,没办法市场化和正规化,去获取外国的情报还可以,但是国内公司,恐怕不行."万涛说.
"匪"转"兵"
事实上,用"白"的手法去商业化是大多数黑客组织转型的道路,"绿色兵团"转型成了中联绿盟,而现在的"中国黑客联盟"根本上就是一个商业站点.
艾奇伟所在的中航嘉信公司正在从事国家网络安全标准的制定,这是一个由公安部牵头、相关部委和企业参加的项目.
万涛所在的"鹰派联盟"也在酝酿商业化,不过他强调说不是"鹰派联盟"的商业化,而是"鹰派联盟"衍生出来的"鹰缘网"的商业化,去和其他培训机构甚至学校合作做"大众化的网络技术培训".
周帅认为黑客组织商业化以后要做好两个层面的服务:一个是有形的,"中国老板大多不懂技术,你要让他看见东西,很小的主板你最好给他用山一样的箱子装."然后就加上无形的配套服务,保证产品真的起作用.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黑客组织商业化以后怎么洗清自己的"出身",中联绿盟就碰到过这种困惑."前两天我们拿一个国家级网络安全基金的时候就有专家这么说,'他们就是一群黑客.'人家说的并不是褒义的."沈继业说.网络专家许榕生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
另外关键的一点则是资本和技术的恰当结合,"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钱没赚到,但是看清楚了一点,就是纯技术肯定是做不出来的,必须有一个人去做这种管理、推广和资本层面的东西."艾奇伟说."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吧."
■黑客文化 转瞬即逝的激情
记者 李梓
第一个把hacker翻译成黑客的人是一个天才,这个词汇的翻译融合音译和意译的意境,"黑"显示了黑客们的隐秘性及其手法,而"客"暗示了黑客们的不请自来,同时又在宣扬一种文化的诞生.
在网上扔石头
黑客是中国网络第一个被定义为"客"的群体,从此,凡属于与中国某种网络新事物相关的群体都被以"客"为后缀命名,比如"闪客"、"博客"."客"现象的出现带动了中国人对网络的热情.
黑客们都认为,他们从不主动恶意地攻击别人,除非在遭到攻击时.这一特点在6次中外黑客大战中展现无疑.历次中国黑客发动大规模攻击都是事出有因,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攻击时仅以修改页面表达抗议为主.
"在根本意义上,网络黑客所采取的手段和大学生对美国大使馆扔石头和墨水瓶没有什么两样,那只是一种宣泄的手段,追求的不是攻击性."中国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闵大洪说.
闵大洪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互联网,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完整地保存整个网页信息.2005年1月,许多网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却看到了lion关于关闭"红盟"的通告,并在他的网络专栏上发布了名为《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时代》的长文,在他的一本新的著作里,这将成为书的一章,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一段历史而被记载.
"在1998年以前,中国发生的历次大事件中,国外所能听到的只有中国官方的声音,而在印尼排华潮后,中国网民用自己的行动,将自己的声音直接传达到他们想传达的对象面前."闵大洪说.
"脚本小孩"的成长
1998年的牛刀小试为1999年的第一次中美黑客大战埋下伏笔.1999年美军"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一大批网民开始思考"要行动起来",大量只懂简单电脑知识的网民自学了一点黑客常识后便参与到了黑客大战中来(他们被蔑称为"脚本小孩"),中国的人海战术正式形成.
黑客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的行业,每一名黑客都有一段残酷的青春,绝大部分人对计算机汇编语言产生兴趣的年代都在中学或者大学一二年级,随后,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学习,从而迈进黑客进阶之路,绝大部分的人难以逾越这个挑战而选择放弃.黑客也是一个只有年轻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中国黑客中那些自称老人的老一辈黑客年龄不过30岁,而新生一代也许还不到20岁.
以文化或者爱国的名义,在1999年前后,一大批"脚本小孩"挑战黑客的进入门槛.那个时候,黑客技术就像今天的blog一样流行,中国城市街头的书摊上,到处可见匆忙印刷出来的"黑客入门",五花八门的黑客杂志匆匆出炉.中国的网民听到关于黑客的传说,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2005年,一名从事IT业的读者听说本报正在做关于黑客的专题,立刻问:"lion是其中最黑的吗? "
当2000年lion和其他几位好友建设"中国红客联盟",他仅仅有22岁和一年多一点的网龄,其他的朋友不比他年长.凭借对黑客技术的向往,lion在随后的几年努力学习并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黑客.在最近几年的新生代里,像lion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伴随黑客大战而来的是新生一代对自身价值的定义和认识,中国鹰派的发起人"老鹰"留在美国白宫网站上的公开信,成为具有宣告性质的发言:"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在肯德基、麦当劳中长大.但有趣的是,正当我们的前辈们为此忧心忡忡的时候,把他们敲醒的却往往还是你们自己."
回归之路
当这些小孩儿慢慢成长,并即将进入"骇客"的境界时,前辈们的忧虑就变成了他们所要面对的现实.新生的这一代极具表现欲望,他们往往在对黑客技术一知半解的时候,就已经开设自己的网站,建造自己的组织,出于这种冲动,他们可能不顾及老一辈所遵从的自律条款,挑起更多的攻击.此时他们在技术上仅仅是入门级,但已经足以威胁其他对黑客技术一无所知的普通网络用户.
在多次经历黑客大战后,大部分的人开始停下脚步反思,关于黑客文化的讨论逐渐回归到道德层面上来.在2001年第二次中美黑客大战中,混乱的局面已经不是组织者所能控制,当双方开始攻击时,其他国家的黑客也纷纷参战,支持中方或者美方,而来自欧洲的黑客干脆不顾任何立场,不管中国或者美国的网站,只要有漏洞就进行攻击,导致网络战争总是只有失败方,没有胜利方.
2002年4 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告制止有组织的攻击行为.此后,大规模有组织的攻击远离了中国互联网世界,但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通告起了作用,而是一个成熟了的群体的选择.现在的网络四通八达,网络所反映出来的民间声音已经能够轻松发散到世界各地,网民已经有了新的通道可以发泄他们的怒火.网络的信息更新日新月异, 关于6次黑客大战的报道,看上去就像一个世纪之前的传说.
但黑客伴随着政治事件的攻击并没有停止过,网络上不时可以看到零星的消息."大规模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精英小组单兵作战的时代."一个叫林林的新生代黑客说.
2004年,黑客文化受到了新的冲击,在上海破获了黑客连环敲诈案,黑客不再是一个掌握了技术的想炫耀的年轻人的单纯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lion解散"红盟",和他当初成立"红盟",并炫耀它的红色一样,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
"他们本来只是一个小众的群体,因为偶然的原因而走上大众的舞台,当激情过后,他们开始思考,于是黑客文化重新回到小众."闵大洪说.
当激情消退,理性的思维回潮,中国黑客由文化符号回归技术.也许,这次是他应该走的道路.但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黑客六次网络大战
1998年 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8月7日 ,世界各地华人同步举行抗议示威.刚学会蹒跚走步的中国黑客们决定声援此次行动并对向印尼网站攻击.中国黑客的攻击引起印尼政府强烈反应,将中国民间黑客的行为指责为中国政府的怂恿.
1999年5月8日,当广大网友陆续获得中国使馆被炸后,5月9日 ,一个名为"中国黑客紧急会议中心"的临时组织应运而生.后来,白宫发言人表示,"电子邮件的数量庞大使得白宫网站不堪负荷而关闭,这是白宫网站第一次因为大量电子邮件而造成故障."
1999 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局势紧张.在大陆黑客的攻击中,台湾"行政院"、"国安局"、"新闻局"、"监察院"、"国民大会"等网站均被攻克.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决东史郎见证大屠杀的诉讼败诉;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集会,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中国黑客明确提出要进行一场网上的"新抗日战争",被篡改的日本网页上出现如"不肯正视历史真相的日本人是亚洲之耻"等文字.
从2001年2月开始,三菱车事件、日航事件、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中国黑客持续地对日本网站进行了攻击.2001 年前5个月,日本出现 650 起网站被黑事件.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后,中美两国的黑客相互攻击.5月8日又逢中国使馆被炸两周年,中国黑客打响了大规模的"第六次卫国网络战".真正被攻破的美国网站到5月7日为止有1600 多个,其中主要的网站(包括政府和军方的网站)有 900 多个.而中国被攻破的网站有 1100 多个,主要网站有 600 多个. (摘自闵大洪《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年代》)
出处:时代人物周报

中国黑客谱系

1996年,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建立BBS.这一年,英国17岁的女中学生莱安诺·拉斯特凭想象写出的《骇客帝国》,成为那一年的畅销书, "hacker"这个词传入中国,被译为"黑客".次年,中国最老牌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成立,黑客从此有了自己的江湖.
真正的黑客追求的是技术,极少人懂得他们世界的语言.1998年,一件意外的事件使中国黑客浮了上来.当年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直到8月,一部分相关的图片和报道才通过互联网传到了中国,一群愤怒的黑客决定对向印尼网站发起攻击.这次攻击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赞许,为次年的中美黑客大战打下良好基础.
1999年5月8日美国"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中国网民向白宫投掷了大量的垃圾邮件阻塞网路,并成功图改了部分美国军方网页.在这次行动中,一位黑客赋予了这个群体新的颜色--象征着革命的红色,还发明一个对应的英文单词"honker",意为"爱国的黑客".
1999年正是网络泡沫年,黑客在这阵势不可挡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泛起了泡沫,一群技术刚刚起步的黑客开始建设自己的黑客网站.从1999年到2000 年,"中国黑客联盟"、"中国鹰派"、"中国红客联盟"等一大批黑客网站兴起,带来了黑客普及教育.不仅年轻人急于赶上这股浪潮,家长们也格外的支持,一位家长对参加中美黑客大战的儿子说:"学了这么多年电脑,也该到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但并非每个人都为这种现象而高兴,"当你企图用文化去解构技术,它也许会发展成科学,也许会发展成巫术."老牌黑客alert7说.
黑客大战催生了一大批新生代黑客,也使他们从一开始就陷入浮躁和急于炫耀的陷阱,新生代不甘于默默无闻地摸索黑客技术,而是把技术当作玩具.当一批小孩使用木马冰河盗取QQ号码并觉得好玩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崇拜的前辈冰河从未攻击过别人的电脑.
若干次黑客大战后,无论黑客还是公众都开始反思这一行动的积极作用与副作用,到2002年,这股浪潮开始消退,就像lion在他的告别留言里说的那样: "激情早已不在."此后几年,尽管各种黑客组织此起彼伏,但大型的黑客大战再没有发生过,而黑客这个原本隐秘的江湖,出于商业的需要,正在驶向浮华和炫耀的水面,绝大部分老牌黑客组织已经转变成了商业机构,黑客也摇身一变为网络安全专家.在网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红盟网站,在正式关闭前,已经多次关版,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红盟解散后,有人问:红盟倒了,还有新的黑客站出来吗?这根本不是问题,尽管黑客文化在逐渐由大众回归小众,但伴随着中国外交摩擦而发生的小规模黑客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我们回过头来反思黑客江湖的浮躁,我们无法忘记1999年那个愤怒的夏天,当看到白宫网站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心里忍不住浮动的快意.
■万涛 "黑客教父"
记者 马昌博
在万涛口中,柳传志不是"柳总"而是"老柳"."他挺平易近人的,那时侯经常跟他一起吃饭."
"那时侯"是1992年,万涛还是个大四的学生,在北方交通大学学会计,同时在中关村给联想打工.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昔日的"老柳"早已如日中天,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泰山北斗,而"老柳"眼中的"小万"也成为了中国黑客中的大哥"老鹰","中国鹰派联盟"的灵魂人物.
"病毒这东西挺好"
第一次有这想法的时候,万涛上大三.那时他就把心思都用在了机房:每天早上8点进去,晚上10点出来.一杯水,两个苹果,一坐就是一天,不去吃饭,因为回去就没机位了. 当时病毒刚开始流行,万涛碰到了一个叫"大麻"的病毒."当时很兴奋,觉得病毒这东西挺好,很短小的程序,却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学会计的万涛觉得自己想要胜过那些计算机科班生,只能找一个取巧的手段,病毒显然是最佳选择,"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想了就干,不久第一个类似"java"的病毒就弄出来了.这个小病毒造成的效果是学校整个公共机房的瘫痪,无计可施的老师最后竟然找到万涛帮忙.自己制造的病毒自己当然清楚,"杀毒"成功后,万涛成了机房的"座上宾",获得了免费上机的权利.
三个月后,万涛在父母的单位发现了自己制造的的病毒,而父母的单位在南昌.
万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铁路集团.做不来会计的他给就集团做了一套财务软件,这套软件单位一直用了十年.不过他觉得这个"铁饭碗"的日子实在枯燥,1995年的一天,万涛在报纸上看到普华会计事务所招聘,就直接应聘到普华做审计去了.
按时上下班的日子让他头疼,1996年万涛辞职出来做了一个自由程序员.此后的万涛做了一个网络技术公司,但公司不景气,他就到南易科技公司做了首席安全顾问,一直到现在.
刺刀带着思想
万涛说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论者,他不知疲倦地呼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黑客文化",并不讳言中国黑客的民族主义情结.他说,要想营造中国的黑客文化,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吸纳一些非技术因素.
1997年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的时候,万涛参与攻击了日本官方站点.此后诸如1998年针对印尼,1999年针对美国,2000年初针对日本的行动他都参加了.2001年陈水扁发表"就职演说"后,万涛组织大陆黑客发动"反台独"战役,在"水莲会"的主页上贴上了五星红旗.
也是在这期间,一个叫"白浪"的网友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或许需要"鹰派",很多网友以为是网名叫"中国鹰派"的万涛发的帖子,随后纷纷跟贴,要求成立一个"鹰派"组织.万涛也以"中国鹰派"的名义参与了讨论,并于5月21日发表了《班门弄斧:中国鹰派点评阿扁演讲》的文章.于是从此,"中国鹰派""以一声有力的呼喊、带着一种庄严和责任诞生了!"
万涛在"鹰派联盟"的章程中倡导一种"健康的黑客文化",努力让黑客们以建设者的身份回到现实,而不仅仅是破坏."我相信,我们联盟所怀抱的信念,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信念,'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既然为鹰,就必须有鹰的傲气和自尊."
因为总喜欢谈黑客的责任,万涛被一些崇尚技术的黑客说成是"以娱乐化手段领导大众黑客",但万涛依然用布道者的热情去阐述自己的思想,"一直有两种声音在交锋,一种是唯技术论,一种是红客精神."
他甚至雄心勃勃的要搞大众网络技术培训,"黑客技术就是刺刀,可以用来保卫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言论阵地,但是仅仅有刺刀没有思想是不行的."他说,"我们要像拿破仑的军队,刺刀要带上思想."说这话的时候,万涛的口气就象一个牧师.
这个已经33岁的黑客写了首《中国鹰派联盟网主题歌》:"我们是中国的鹰派,我们要做民族的精英,所有正义的人民给了我们力量和勇气,我们会永远战斗不息."
他称自己的伙伴为同志,他的"鹰盟网"上有"社稷民情"、"思想争鸣"等栏目,最近推荐的图书是《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
■周帅 "江湖"十年间
记者 马昌博
这个27岁的年轻人,留平头,戴眼镜,一身黑衣,目光冷峻,很契合他的网名Coldface(冷面).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他的网络身份:一个黑客,一个中国黑客.
"我上高中的时候做黑客就差点被抓起来."周帅说.在江苏东台中学上高三时,周帅因为三番五次"黑"临县一个政府网站的聊天室而被电子跟踪,气急败坏的公安人员声称要抓他.那是1996年,周帅还未满18岁.
从1995年开始上网,到成为中国最早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重要后续成员,十年间,作为中国第二代黑客的周帅跟随中国黑客的节拍潮起潮落.
大一的年轻"助教"
周帅上高二时接触到电脑和网络,开始只是玩游戏,其后开始钻研技术.上了高三后,周帅"理所当然"把学习放到第二位,"白天逃课,晚上逃自习",在网上去各个站点学习交流,学习一个叫Coolfire的黑客写的黑客技术教材.周帅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而学习成绩只有历史和英语还可以,其它的都是一塌糊涂, 险些过不了高中会考.
高考"自然名落孙山",而周帅借父亲的关系到苏州大学去委培,专业是计算机工程.发现学校的教材已经落伍了, "没我高中学的多".因为技术好,大一时周帅当了一个学期的"助教"--给同班同学教授计算机基本知识."上午老师教,下午辅导员就叫我再给同学开课,我跟他们也没什么隔阂,讲上45分钟,然后让他们提问半个小时."半年的助教生涯让周帅很有成就感,提起时都透着得意.
这是周帅大学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一年之后,周帅再度扬名学校--迷于做黑客的他除了计算机和英语之外的其它课程都要重修.处于劝退境地的周帅决定"跑路"--他从学校不辞而别,大二第一学期成了他的"最高学历".
黑客前辈
当时正是网吧流行的时候,周帅说"学校周围的网吧几乎都是我给装起来的".南京某报社要招聘网管,因为没有这个职位,就以记者的名义把周帅招进了报社.
此时,周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代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自从一年前加入"绿色兵团",通过不断"黑"外国网站练手,"Coldface"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名气.周帅后来成为"绿色兵团"分站"网络力量站"站长.1999年,网络泡沫兴起的时候,"绿色兵团"酝酿商业化,并在当年7月成立了上海绿盟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此时在报社无所事事的周帅也被网络安全技术商业化的"前景"所鼓舞,在1999年底组织了一个盛大的"网友假面舞会" 后,离开了报社,纵身下海.
他先是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网管,然后出来单干,和另外一个人合办公司,对方出资,周帅技术入股.公司一开始还算赚钱,不久资金就出了问题,很快倒闭.
此后的周帅变的神秘起来,他只肯说自己前年底才回到老家江苏盐城,现在自己做了一个工作室,凭自己的"江湖名声"接活,"主要是给人做网络方面的项目 ".记者查到了周帅的网站,是一个叫"亚洲情报中心"的站点,上面有"致力于提供战略咨询,市场顾问,科技情报"的字样.因为不是注册用户,记者无法了解更多情况. 已是黑客界"前辈"的周帅手下有一大群黑客出身的技术人员,著名的黑客组织"红客联盟"的创始人lion就曾在他手下做过职员.
绿色兵团的创始人Goodwell 说周帅"脾气比较大,但是为组织做过很多事情,纯ORG(组织)的强烈拥护者."但同样是著名黑客的"大鹰"却对记者说周帅"就是一个商人". 周帅的QQ形象是一个拿冲锋枪的蒙面人,名字仍就是Coldface,做了十年黑客,周帅对它的热爱,似乎依然不改.
■艾奇伟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黑客"
记者 李梓
"中国没有真正的黑客."大鹰说.
"你自己也不算吗?"
"不算,真正的黑客绝不会进入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更不会接受媒体采访."
在广安门的一家咖啡馆,大鹰携女朋友翩翩而来,一时给人一种错觉:黑客是一个挺时髦的群体.他的好友,另一位黑客"病毒"纠正了这种错觉:"他是我们这伙人里最时髦的一个,大部分的人都像我这样."
1978年出生的大鹰已经习惯于把那些只比他晚出生两年,却晚了一个年代的同道称为"小孩儿".在网络上一度激起万千网络青年热血沸腾的"中美黑客大战",被他称为"小孩儿之间的战争".
在专业黑客网站"安全焦点"上,有他原创的帖子,教导别人:"要做黑客,一定要掌握一种汇编语言."大鹰精通Linux系统内核,但因为从来没有做过专职的程序员,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黑客.
当他不追求纯粹的时候,他叫艾奇伟,身份是北京中航嘉信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
黑客=网络安全人员
"中国所有的黑客都在都在网络安全公司里,因此中国已经没有黑客了."大鹰说.事实的确如此,在中航嘉信这间不大的公司里,集合了大鹰、冰河、病毒等6名中国一流黑客转型成的高级网络安全人员.其他著名的黑客,挤在上海和深圳的几间网络安全公司里.
中国的网络安全行业刚刚起步,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盈利周期要求过快,导致大量的公司经营不到一年就被抽资,也造成行业内人员流动过快,江湖的狭小和快速流动让这些黑客们常常不期而遇.两年前,有人号召大鹰去上海,因为"冰河在这儿."没等他拿定主意,那间公司关门了,冰河和他在北京成为同事.
大鹰目前正在参与制定中国网络安全标准,这是公司参与的一个项目."所有的人都以为防火墙就是网络安全,但这个标准告诉人们防火墙只是5个安全等级中的一个."在顶级黑客的眼里,世界上惟一安全的防护是物理隔断,而现在中国的许多服务器无异于门户敞开.网络安全公司的业务才刚刚兴起,盛大网络去年请了专门的网络安全公司来确保网站安全,政府也是网络安全公司的重要客户.
"我从不参与小孩子的战争"
"中美黑客大战你参加了吗?"
"没有,我们团队的所有人都没有参加.中国用的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方法,上去几万人,把别人的通道堵死,一个真正的黑客根本不屑于采用这种方法.如果真正爱国,应该把技术学得更加扎实,把我们自己的网络建设得更加安全."
与其他许多黑客的故事雷同的是,大鹰在大学时也是一个挂科大王."因为兴趣爱好广泛,常常逃课去玩",差一点被学校劝退.大三时,他想到了一个挽回尊严的方法:"我要学到学校教不出的东西,让他们另眼看我."他挪用了家里给的学费,去学习linux,经过几年的钻研后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尽管毕业于南航计算机系,他却把自己归为半路出家的一类人,他为此很后悔:"系统教育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听课,今天的网络安全业,已经到了那些接受了系统教育的一代来淘汰我们的时候了 ."
肯定有那样的黑客
大鹰有诸多的爱好,比如足球."黑客必须是对技术有兴趣的人,就像足球一样,只有像马拉多纳那样真正喜欢这项运动的人才能成为球王."大鹰打破了许多关于黑客的成见,他不抽烟,有一个感情稳定的女朋友,还有一群关系牢固的伙伴,这个团队中的所有人都以追逐技术为乐.他们之间约定,大家尽管在公司的位置不同,但报酬应当相等,以团队的名义取得的股份则平均分配.他们共同的遥远梦想是将来有一个股权属于自己的公司,等运作得很好了,就把公司经营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仍然转回去做一个网络安全工程师,专心地研究技术问题."商业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壳,对技术的追求才是黑客的核心."
有一个非技术性问题大鹰一直不愿意松口:"我们根本不能算真正的黑客,我们只能被称为网络安全人员."
"那么,真正的黑客是什么样呢?"
"他应当躲在人们视线所不及的地方,从事着与网络安全完全无关的工作,把对网络安全的研究当作一种消遣."
"那么,你认识这样的黑客吗?"
"我想这世界肯定有这样的人,只是我们不认识."
■林林 "奔四"一代
记者 马昌博
因为黑客技术而成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的特招生,连林林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2002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林林被桂林工院的光信息与科学专业录取.早就喜欢计算机的林林"肯定是受不了这种专业的",于是就给校长写了份材料要求转到计算机系.材料上附了他在高中时发表的一系列黑客技术文章,和自己做的一个精美的网页.
校长也是学计算机出身,见到林林的材料非常高兴,说计算机系很多年没有专业特长生了,这个人不学计算机太可惜.有了校长的话,林林破例转到了热门的计算机工程系.作为中国的第四代黑客,林林一开始就感受到了黑客技术带给他的实惠.
"同学,把我写谦虚点,'老鹰'是我大哥."这个小字辈叮嘱说.他的网名叫"冰雪封情".
"邪恶八进制"
"中国黑客的大联盟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更为精练的小组模式."23岁的黑客林林说.林林领导的黑客组织叫邪恶八进制安全小组,简称EST.在它的网站首页上有一句口号:打造专业黑客组织."我们要提出中国第四代黑客最锐利的新思想".
林林强调说邪恶八进制不会参与"无聊的黑客攻击",他给自己订的准则是"永远不参加以政治、商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任何渗透和攻击".
林林第一次接触网络技术就是为了清除病毒而不是攻击别人.那是在他上高一的时候,刚买的电脑中了一个简单的病毒,恼火的林林开始研究解决方法,开始接触黑客技术.
他经常在晚上偷偷起来上网,第二天父亲一查历史记录就能知道他又熬夜了.受了惩罚之后,林林开始研究怎么清除上网记录,好骗过父亲.这个简单的动力驱使他迅速成为了网络技术发烧友.
成为黑客是在2001年.因为"中美撞机事件"两国黑客彼此攻击不断,对1998年的"黑客大战"有些印象的林林重新燃起对黑客的崇拜,而且此时自己的技术"不是很菜了".正好中国黑客联盟要成立华北站,招募斑竹,林林就试着去申请,"当时还邮寄了详细的材料和身份证复印件,非常虔诚,现在看来当个斑竹算什么啊."
林林目前想的是两件事,一个是找一个固定的服务器.曾经有一些相关部门说要提供服务器,"都是这个厅那个厅的",林林都拒绝了."我们就是想搞技术,政治这东西一参与了就很难全身而退."与"老鹰"不同,林林这一代黑客没有那么多热情.
另一个则是邪恶八进制的合法化."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我们已经在公安局备案了,就是怕那一天国家一整顿黑客站点你再想备案就来不及了."
"挂的几乎没有学位证"
林林说自己"记性挺好",但"正经"学业却不怎么样.高中复读了一年才考上桂林工院,而现在上大三了,已经挂了24个学分,学校规定挂到25个学分就没有学位证.
"主要是跟老师关系不好,有些老师教的太烂了,我看不上他",而且"在脸上就能表现出来,这样老师当然不让你过".电子商务课林林几乎每节必逃,"这个是开卷考试,就这老师硬让我挂了."
林林的父亲认为儿子这种特长生,"不可能什么都学的很好,兴趣才是他们最拿手的."而且他认为林林现在从事的是一项"事业","为了国家和世界的网络安全".
林林谈过5次恋爱,"4个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最刻骨铭心的是一个叫"鱼"的姑娘,中南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鱼"在一个论坛上问了个问题,林林给回答了,后来就打电话联系,再后来"鱼"就从长沙到桂林和他见面,俩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林林说,这是他"惟一一个真正接触到的女朋友".
林林不抽烟不酗酒,他说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思维的清醒是最重要的.在个人网站上,他如此介绍自己:冰血封情,男的,182公分,很菜,且丑,偶尔有些三八,没了.真没了.
■"绿色兵团" 标本的兴衰
记者 马昌博
这是一个被众多黑客称做"黄埔军校"的中国最早的电脑黑客组织.
它曾一度辉煌鼎盛,注册成员据说达到3000人,高手云集;它曾"黑"掉国外站点无数,和网易数次发生冲突,声势浩大.直到现在,活跃的众多黑客高手都曾是它的成员或徒子徒孙.
它叫"绿色兵团",1997年由一个叫Goodwill的黑客组建.2000年10月绿色兵团突然分裂,原因至今扑朔迷离.作为中国第一代黑客组织,"绿色兵团"的兴衰也被看做中国黑客组织发展的标本.
聚义
1997年,上海黑客Goodwill在境外某网站申请了一处免费空间并在国内做了镜像站点,用来黑客之间的交流,起名为"绿色兵团".这个中国第一个黑客组织在短期内迅速壮大,上海、北京、石家庄等地均有其主要成员.同时,随着他们黑客攻击规模的增加,其影响力也在网民中大增.
以Goodwill为首,包括Rocky、Dspman(HeHe)、Solo、LittleFish(小鱼儿)的5个人成为他们的核心成员,而其他的诸如谢朝霞、彭哥、PP(彭泉)、天行(陈伟山)、冰河(黄鑫)、小榕等第一代黑客的顶级高手也都加入其中.
1999年1月23日,"绿色兵团"在上海延安东路128弄6号(星空网吧)召开第一次年会.当时网络泡沫正盛,网络安全被认为是就要兴起的庞大市场, "绿色兵团"的顶级黑客们掌握的黑客攻击技术换个名字就可以用来防御,变成网络安全技术. 这时候,"绿色兵团"原成员周帅口中的"说客"出现了,他叫沈继业,一个据说是从事资本运做的北京人.他奔赴上海,说服了Goodwill等核心成员,将 "绿色兵团"进行商业化运作,随后"绿色兵团"转轨并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安全公司:上海绿盟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分裂
2000年3月,"绿色兵团"与中联公司合作投资,并在北京招募成员注册了北京中联绿盟信息技术公司.同年7月,北京绿盟与上海绿盟因内部原因合作破裂,北京公司启用新域名nsfocus.com.
据说双方冲突非常激烈,彼此亦对对方不断进行黑客攻击.8月底,北京绿盟向法院起诉上海绿盟,上海绿盟败诉,不久作价30万左右将公司包括域名isbase.com转让给北京绿盟,人员解散.北京绿盟随后将isbase.com域名停用.
关于分裂原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北京绿盟早已开始在进行成熟的商业运作,而上海绿盟的"绿色兵团"成员则依旧不放弃自己自由自在的的"黑客"生涯, 在当时的网上对话及声明中可以看出,他们想做"中国第一个非赢利性网络安全组织",所以和以沈继业为首的资本力量产生了纠纷,最后资本力量获胜.
另一个版本则是因为利益纠葛:Goodwill等核心成员认为自己是"绿色兵团"的创立者,所以应该拿比较多的分成,而沈继业则认为既然组织已经商业化,那就应该按照公司的规则,让资本说话."主要是因为个人利益."现在还是北京中联绿盟老总的沈继业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说,他说因为 Goodwill私心太重,"但是网络上名声的大小,不能作为公司中商业角色的标准."而周帅也说是因为利益纠葛,"事后大家说,这次分裂 Goodwill也应该负一部分责任."
此后的"绿色兵团"几经周折,最后终于连站点也不复存在,成员也各自散去.据周帅说,现在的"绿色兵团"依然存在,但只是一个"松散的学术联盟".
不管如何,中国第一代黑客组织的商业化尝试就以"绿色兵团"的分裂甚至消失结束了,而在它身后,黑客组织商业化的大潮依旧滚滚而来.
■黑客从良"黑白"两道
记者 马昌博
"凡事都有黑白两条路可走,黑客组织商业化也是如此."周帅说.
周帅所说的"白"是指利用自身掌握的黑客技术,做网络安全服务.艾奇伟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比如'木马'程序,黑客用来攻击,就是'木马病毒',而转成网络安全名词,就叫'远程控制系统'."
而"黑"的道路,则稍微有点打"擦边球","说白了就是做商业间谍.利用自己的黑客技术,获取商业情报".
"商业间谍"
周帅的工作室现在从事的是"白"道,主要给公司做安全系统项目.但是他有一个叫"亚洲情报中心"的网站,周帅说,这个只是在"试验".这个网站有中英两个版本,它的中文网页上介绍说:"亚洲情报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亚洲地区领先的情报类赢利机构……亚洲情报中心拥有完善的情报系统和高效的专业团队,我们帮助政府解决即时危机,我们扶植企业成长."
"其实商业间谍在国外是个有很长历史的行业,只是在中国还没有成型."周帅认为,做商业间谍利润巨大,不过投入也很大,"你要有好的设备和资金,请网络高手的费用也很高,还要有很神通的通讯网络."关键是中国的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客户怕你"偷别人的同时也偷自己,"而且"要不要签合同,签了是否合法?"
而万涛则认为"商业情报"不一定是"偷"."重要的是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技术."他举例说国外一个相关组织曾出过一个"鹰派联盟"的评估报告,提供给美国政府做决策用.
"他们其实就是从各个论坛上找我们的帖子和发言,然后分析出一个结果."
"如果仅仅是'黑'的话你就不能大张旗鼓的做,没办法市场化和正规化,去获取外国的情报还可以,但是国内公司,恐怕不行."万涛说.
"匪"转"兵"
事实上,用"白"的手法去商业化是大多数黑客组织转型的道路,"绿色兵团"转型成了中联绿盟,而现在的"中国黑客联盟"根本上就是一个商业站点.
艾奇伟所在的中航嘉信公司正在从事国家网络安全标准的制定,这是一个由公安部牵头、相关部委和企业参加的项目.
万涛所在的"鹰派联盟"也在酝酿商业化,不过他强调说不是"鹰派联盟"的商业化,而是"鹰派联盟"衍生出来的"鹰缘网"的商业化,去和其他培训机构甚至学校合作做"大众化的网络技术培训".
周帅认为黑客组织商业化以后要做好两个层面的服务:一个是有形的,"中国老板大多不懂技术,你要让他看见东西,很小的主板你最好给他用山一样的箱子装."然后就加上无形的配套服务,保证产品真的起作用.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黑客组织商业化以后怎么洗清自己的"出身",中联绿盟就碰到过这种困惑."前两天我们拿一个国家级网络安全基金的时候就有专家这么说,'他们就是一群黑客.'人家说的并不是褒义的."沈继业说.网络专家许榕生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
另外关键的一点则是资本和技术的恰当结合,"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钱没赚到,但是看清楚了一点,就是纯技术肯定是做不出来的,必须有一个人去做这种管理、推广和资本层面的东西."艾奇伟说."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吧."
■黑客文化 转瞬即逝的激情
记者 李梓
第一个把hacker翻译成黑客的人是一个天才,这个词汇的翻译融合音译和意译的意境,"黑"显示了黑客们的隐秘性及其手法,而"客"暗示了黑客们的不请自来,同时又在宣扬一种文化的诞生.
在网上扔石头
黑客是中国网络第一个被定义为"客"的群体,从此,凡属于与中国某种网络新事物相关的群体都被以"客"为后缀命名,比如"闪客"、"博客"."客"现象的出现带动了中国人对网络的热情.
黑客们都认为,他们从不主动恶意地攻击别人,除非在遭到攻击时.这一特点在6次中外黑客大战中展现无疑.历次中国黑客发动大规模攻击都是事出有因,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攻击时仅以修改页面表达抗议为主.
"在根本意义上,网络黑客所采取的手段和大学生对美国大使馆扔石头和墨水瓶没有什么两样,那只是一种宣泄的手段,追求的不是攻击性."中国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闵大洪说.
闵大洪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互联网,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完整地保存整个网页信息.2005年1月,许多网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却看到了lion关于关闭"红盟"的通告,并在他的网络专栏上发布了名为《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时代》的长文,在他的一本新的著作里,这将成为书的一章,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一段历史而被记载.
"在1998年以前,中国发生的历次大事件中,国外所能听到的只有中国官方的声音,而在印尼排华潮后,中国网民用自己的行动,将自己的声音直接传达到他们想传达的对象面前."闵大洪说.
"脚本小孩"的成长
1998年的牛刀小试为1999年的第一次中美黑客大战埋下伏笔.1999年美军"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一大批网民开始思考"要行动起来",大量只懂简单电脑知识的网民自学了一点黑客常识后便参与到了黑客大战中来(他们被蔑称为"脚本小孩"),中国的人海战术正式形成.
黑客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的行业,每一名黑客都有一段残酷的青春,绝大部分人对计算机汇编语言产生兴趣的年代都在中学或者大学一二年级,随后,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学习,从而迈进黑客进阶之路,绝大部分的人难以逾越这个挑战而选择放弃.黑客也是一个只有年轻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中国黑客中那些自称老人的老一辈黑客年龄不过30岁,而新生一代也许还不到20岁.
以文化或者爱国的名义,在1999年前后,一大批"脚本小孩"挑战黑客的进入门槛.那个时候,黑客技术就像今天的blog一样流行,中国城市街头的书摊上,到处可见匆忙印刷出来的"黑客入门",五花八门的黑客杂志匆匆出炉.中国的网民听到关于黑客的传说,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2005年,一名从事IT业的读者听说本报正在做关于黑客的专题,立刻问:"lion是其中最黑的吗? "
当2000年lion和其他几位好友建设"中国红客联盟",他仅仅有22岁和一年多一点的网龄,其他的朋友不比他年长.凭借对黑客技术的向往,lion在随后的几年努力学习并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黑客.在最近几年的新生代里,像lion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伴随黑客大战而来的是新生一代对自身价值的定义和认识,中国鹰派的发起人"老鹰"留在美国白宫网站上的公开信,成为具有宣告性质的发言:"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在肯德基、麦当劳中长大.但有趣的是,正当我们的前辈们为此忧心忡忡的时候,把他们敲醒的却往往还是你们自己."
回归之路
当这些小孩儿慢慢成长,并即将进入"骇客"的境界时,前辈们的忧虑就变成了他们所要面对的现实.新生的这一代极具表现欲望,他们往往在对黑客技术一知半解的时候,就已经开设自己的网站,建造自己的组织,出于这种冲动,他们可能不顾及老一辈所遵从的自律条款,挑起更多的攻击.此时他们在技术上仅仅是入门级,但已经足以威胁其他对黑客技术一无所知的普通网络用户.
在多次经历黑客大战后,大部分的人开始停下脚步反思,关于黑客文化的讨论逐渐回归到道德层面上来.在2001年第二次中美黑客大战中,混乱的局面已经不是组织者所能控制,当双方开始攻击时,其他国家的黑客也纷纷参战,支持中方或者美方,而来自欧洲的黑客干脆不顾任何立场,不管中国或者美国的网站,只要有漏洞就进行攻击,导致网络战争总是只有失败方,没有胜利方.
2002年4 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告制止有组织的攻击行为.此后,大规模有组织的攻击远离了中国互联网世界,但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通告起了作用,而是一个成熟了的群体的选择.现在的网络四通八达,网络所反映出来的民间声音已经能够轻松发散到世界各地,网民已经有了新的通道可以发泄他们的怒火.网络的信息更新日新月异, 关于6次黑客大战的报道,看上去就像一个世纪之前的传说.
但黑客伴随着政治事件的攻击并没有停止过,网络上不时可以看到零星的消息."大规模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精英小组单兵作战的时代."一个叫林林的新生代黑客说.
2004年,黑客文化受到了新的冲击,在上海破获了黑客连环敲诈案,黑客不再是一个掌握了技术的想炫耀的年轻人的单纯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lion解散"红盟",和他当初成立"红盟",并炫耀它的红色一样,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
"他们本来只是一个小众的群体,因为偶然的原因而走上大众的舞台,当激情过后,他们开始思考,于是黑客文化重新回到小众."闵大洪说.
当激情消退,理性的思维回潮,中国黑客由文化符号回归技术.也许,这次是他应该走的道路.但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黑客六次网络大战
1998年 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8月7日 ,世界各地华人同步举行抗议示威.刚学会蹒跚走步的中国黑客们决定声援此次行动并对向印尼网站攻击.中国黑客的攻击引起印尼政府强烈反应,将中国民间黑客的行为指责为中国政府的怂恿.
1999年5月8日,当广大网友陆续获得中国使馆被炸后,5月9日 ,一个名为"中国黑客紧急会议中心"的临时组织应运而生.后来,白宫发言人表示,"电子邮件的数量庞大使得白宫网站不堪负荷而关闭,这是白宫网站第一次因为大量电子邮件而造成故障."
1999 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局势紧张.在大陆黑客的攻击中,台湾"行政院"、"国安局"、"新闻局"、"监察院"、"国民大会"等网站均被攻克.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决东史郎见证大屠杀的诉讼败诉;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集会,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中国黑客明确提出要进行一场网上的"新抗日战争",被篡改的日本网页上出现如"不肯正视历史真相的日本人是亚洲之耻"等文字.
从2001年2月开始,三菱车事件、日航事件、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中国黑客持续地对日本网站进行了攻击.2001 年前5个月,日本出现 650 起网站被黑事件.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后,中美两国的黑客相互攻击.5月8日又逢中国使馆被炸两周年,中国黑客打响了大规模的"第六次卫国网络战".真正被攻破的美国网站到5月7日为止有1600 多个,其中主要的网站(包括政府和军方的网站)有 900 多个.而中国被攻破的网站有 1100 多个,主要网站有 600 多个. (摘自闵大洪《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年代》)
出处:时代人物周报

对博客进行了一些修改

花了一点时间对博客修改了一下,还好博客的设定还是比较简单的。对原先的博客模版比较满意,就没有进行大的修改了。不过以后估计还是会换掉的,毕竟很多东西自己做的还是很有亲切感。呵呵!要午休了,以后有时间再弄一下吧!

12/17/2006

回归中的回归

很实际的,还是选择回归。我的第一个博客是GOOGLE的,但是中途因为诸多原因放弃,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可是现在对流浪真的不感兴趣了,只是想找一个好好的家,而正好,现在的博客可以正常访问了,很欣慰的可以继续回到这里,只是希望不要无故的删除我的文章,就好了,即使被GFW给封锁了,我也愿意只是发给一个人看看,本来博客的始祖就是日记吧!
在流浪期间,我使用了很多的博客。最近的就是百度的了,只是遗憾的是随便删除了我的文章,所以不想呆下去了,毕竟现在很多东西涉入不是很深,所以后悔的代价不是很大。虽然在百度的空间被推荐,比如很多文章不能被备份,但是还是义无返顾的离去。现在想来GOOGLE的不做恶真的真的不错,但愿不要让我失望。
如果自己有钱的话,那么我就会自己去部署一个服务器,然后自己维护,那么就随心所欲了。可是套用痞子蔡的一句话,如果可以我也不会四处流浪了。但愿明天会更好。